0259、以試進階(下)

漢武帝時,《詩經》被儒家奉為經典,成為《六經》及《五經》之一。

《詩經》內容豐富,反映了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方方面面。

《詩經》是周代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被譽為古代社會的人生百科全書。

關於《詩經》中詩的分類,有“四始六義”之說。

“四始”指《風》、《大雅》、《小雅》、《頌》的四篇列首位的詩。

“六義”則指“風、雅、頌,賦、比、興。”

蘇護所問之《穀風》,取自“小雅”十篇之一。

當劉辯聽到那句熟悉的“習習穀風,維山崔嵬。”,感到非常吃驚,真的與身高矮小之人的問答一樣。

當時,劉辯看到紙張上面的問題以及答案,已然十分驚訝。

對於旁人來說會感覺到陌生,對於劉辯卻有異樣情感,那句話指的正是岳飛麾下“背嵬軍”的含義。

谷口呼呼風不停,刮過巍巍高山嶺。颳得百草全枯死,颳得樹木都凋零。

旋即,劉辯收起欣喜之色,開始奮筆疾書。

不消片刻,劉辯率先將答案書寫完,看向等待書寫答案的蘇護。

幾在同時,蘇護看到劉辯率先寫完,便開始進入下一道題。

“第二問,《禮經》第四十九,‘喪服四制’第三節,請諸位書寫。”蘇護沉聲道。

《禮記》又名《小戴禮記》、《小戴記》,據傳為西漢禮學家戴聖所編,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選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

主要記載了先秦的禮制,體現了先秦儒家的哲學思想(如天道觀、宇宙觀、人生觀)、教育思想(如個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學方法、學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會、禮制與刑律)、美學思想(如物動心感說、禮樂中和說),是研究先秦社會的重要資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資料匯編。

《禮記》章法謹嚴,映帶生姿,文辭婉轉,前後呼應,語言整飭而多變,是“三禮“之一、“五經“之一,“十三經“之一。

自西漢鄭玄作“注“後,《禮記》地位日升,至唐代時尊為“經“,宋代以後,位居“三禮“之首。

《禮記》中記載的古代文化史知識及思想學說,對儒家文化傳承、當代文化教育和德性教養,及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有重要影響。

蘇護話音落下,下意識的看向五人,卻只見劉辯已然開始奮筆疾書,其餘四人卻是一籌莫展。

然而就在這時,站在不遠處觀看的三十歲上下,面部白淨的袁紹“代考”之人,眉頭微皺,旋即很是不解的向蘇護拱手作揖。

幾在同時,蘇護眼角的餘光,剛好看見拱手作揖的“袁紹”,於是也跟著拱手作揖。

“先生,在下有些不解。”袁紹代考沉聲道。

蘇護聞言,唯恐打擾五人書寫,便走到對方身前,疑惑道:“有何不解?”

“喪服四制,第三節講的是‘天無二曰,土無二王;國無二君,家無二尊:以一治之也。’

解釋應為一個人來作最高領導,所以父親健在時母親去世,那就只能降服齊衰,喪期一年,以體現家無二主的道理。

此,為第三節的根本意義所在。”代考之人仍舊拱手。

蘇護對於此人能夠快速說出根本所在,很是欽佩,幾乎是信手拈來。

可對方緊接著又說:“為何先生所問是第三節?

而不是第四節的‘杖者何也?爵也。三曰授子仗,五曰授大夫杖,七曰授士杖。或曰擔主,或曰輔病……’。

亦或第五節‘始死,三曰不怠,三月不解,期悲哀,三年憂,恩之殺也……’

再或是第六節‘父母之喪,衰,冠繩纓,營屢,三曰而食粥,三月而沐,期十三月而練冠,三年而祥……’”

頃刻間,袁紹的代考輕而易舉的道出“喪服四制”的內容。

隨著對方說完,蘇護拱手作揖,“蘇某知道閣下不是袁公,還想請教高姓大名。”

“哈哈哈……”袁紹代考沒有想到,竟被識破,當即說道:“哪裡哪裡,無名之輩。

既然被先生識破,在下也不好繼續隱瞞。我家主公已至城外,盞茶間便可抵達此處。”

什麼,袁紹已然來到城外,不時將入城?

蘇護聽到這話,瞳孔不自覺的微張,心想:“就是因為不想將妲己許給那袁紹,才會倉促招婿,眼下……這可如何是好?”

就在蘇護暗自著急之時,劉辯起身向蘇護拱手作揖,“先生,還請繼續下一問。”

倘然,劉辯已然將第二問的答案寫出。

同時,尚未寫完或者仍舊愁眉不展的另外四人,吃驚的看向劉辯。

幾在同時,蘇護回過神,看向劉辯,頓時心底燃起希望,於是繼續下一問。

然而,原本劉辯並未多看“代考”,就在看向蘇護期間,那人的形象立時出現在腦海中,並報出人物資訊。

當劉辯落座的瞬間,看到腦海裡的人物資訊,致使下意識的再度抬頭看向對方,心想:“原來袁紹早有準備。不過,待會要不要手下留情?畢竟他是……”

一念及此,蘇護已然說出第三問。

收回思緒的劉辯不再多看,瞬間進入下一道問答。

至於剛剛蘇護為何會問出《禮記》“喪服四制”的第三節,著實是另有深意。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蘇護雖不在朝,卻知天下大勢,更加看得清劉辯的未來。

同時,既然女兒蘇妲己與那個預言有關,他劉辯到此的目的自然不言而喻,與袁紹相比,反倒更加願意幫助劉辯。

當然,劉辯為何出現在牧野,著實是為了給袁紹使絆子,卻與蘇妲己,甚至什麼勞什子“預言”沒有一丁點關係,更加不知道。

如果偏要找出關係,只能是因為鄧嬋玉的緣故,劉辯才會出現在此。

不消片刻,隨著香火燃盡,五位競選者將答案交於蘇家下人。

待蘇護看過之後,對劉辯的答案很是滿意。

“經過對十人的考量,最終勝出的是……”

“我。”不等蘇護把話說完,非常突兀一道陌生聲音,自遠處傳來。

(本章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