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對於溫莎的進步是看在眼裡的,張俊牽著溫莎的手,護著溫莎回到床上,而張俊就側身做在床沿,開始給溫莎分析起來。

“傻丫頭,任何事情就不能這樣簡單地看,如果你作為一個師長,或者是軍長,這樣考慮是沒有任何錯誤的,如果你站在我這個位置,這樣想就是錯誤的,也許你不相信,我就給你說說:

莫斯科作為蘇聯首都,那裡有眾多的人口,巨大的物資儲備,眾多的工廠,四通八達的鐵路系統,除了我們徹底包圍莫斯科,否則都不可能徹底截斷莫斯科的補給。

另外因為芬蘭的騎牆行為,根本就沒有截斷蘇聯北方港口與莫斯科的聯絡,這樣英法美的援助就會源源不斷地運進莫斯科,有了武器莫斯科可以輕易武裝幾百萬人的民兵和正規軍,現在的莫斯科的正規軍總兵力都不下三百萬,到時候會是多少,只有天知道。

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我們和蘇聯就是面對面的戰鬥,是看得見摸得著的,而德國的背後,卻有幾把鋒利的鋼刀,對準著德國的腹部,準備隨時捅下去。”

“啊!!俊,你說的是英法聯軍嗎?”

溫莎的臉色明顯有點不正常,張俊還以為溫莎是因為懷孕的關係,連忙柔聲溫莎地繼續解釋道:

“是的,我的寶貝,你猜的很對,就是英法美三國,英法聯軍110萬大軍就在馬其諾防線上,光是法國就動員了600萬人參軍,他們距離德國就一牆之隔,與德國的幾個大的工業區也是近在咫尺,如果英法突然偷襲德國,對德國造成的損失是我們無法承受的,德國因此戰敗也有可能。

如果我是英法聯軍指揮官,我一定會選擇德國在莫斯科城下鏖戰的時候,突然出兵偷襲德國, 同時派遣大量的飛機轟炸德國的工業區,德國的戰爭潛力將減少百分之五十以上,這種情況下德國焉能不敗。”

溫莎很快恢復正常,經過片刻的沉思後,溫莎開始問張俊的打算:

“俊,那你是怎麼打算的。“

“本來我們是不打算先動英法的,這樣可以避免美國過早參戰,同時我們也可以不用兩線作戰,現在看來這個想法是有點幼稚了,英法美蘇的大西洋同盟已經在實質上組成了,就算我們想避開兩先作戰也是不可能,只能另外想辦法。”

“俊,那你想到辦法了嗎?”

張俊搖搖頭,十分無奈地說道:

“我現在還沒有想到破解的辦法,現在我就要去書房思考,我的寶貝你就先睡吧,乖。”

……

張俊哄著溫莎入睡以後就到了自己的書房,先給自己泡了一杯濃茶,開始思考如何破解當前的危局,在破解之前,張俊先需要好好地回憶一下歷史上的颱風計劃為什麼會失敗,而現在雖然沒有嚴冬這個條件限制,卻多了一個英法聯軍這個把刀子。現在已經是五月份了,等國防軍那幫孫子把損失和消耗的武器彈藥補充完畢,起碼需要一個月的時間,那個時候已經是七月初了,今年的莫斯科十月就會特別的寒冷,德國軍隊能不能在三個月內拿下有英法美支援,同時又有大量士兵和堅固防禦的莫斯科。

張俊可以肯定的是,德國絕對不可能在三個月的時間拿下莫斯科,這裡是斯大林的統治中心,斯大林的統治基礎十分強大,強大到每一個莫斯科市民都會為了斯大林死戰到底,戰爭一旦拖入嚴冬,德國百分之八十的兵力陷入蘇聯的冰天雪地裡,德國拿什麼去阻止英法美三國的進攻,馬其諾防線一出來就是德國的領土。

張俊暫時沒有想出辦法,如何破解德國即將面臨的兩面作戰的危急,這可是關係到德國生死存亡的大事,張俊既然想不出辦法,就開始仔細回憶歷史上的颱風計劃為什麼會失敗,然後從中想出另類的辦法。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颱風戰役是德軍二戰期間所遭遇的第一場失敗,也是二戰德軍閃電戰實施以來第一次被迫停止攻勢。這場戰役很多軍事家,尤其是前蘇聯的二戰專家們都把勝利歸根於斯大林的英明統帥、朱可夫的卓越指揮才華以及蘇軍的勇敢精神,並且總是把“德軍停止進攻是由於天氣原因“而加以嘲笑。

現在,我們來看看到底天氣對德軍影響有多大:

1941年9 月30 日,陸軍元帥馮.包克的中央叢集,按照希特勒的指令,以“颱風”為代號,集中了74 個師、148 萬人、1700 輛坦克和強擊火炮、1390架飛機、14000 多門大炮和迫擊炮,從南翼向莫斯科發起進攻。

擔任莫斯科接近地防禦的有3個方面軍:西方方面軍,司令員是科涅夫上將;預備隊方面軍司令員是布瓊尼元帥;布良斯克方面軍司令員是什廖緬科中將。截止10月初,3個方面軍的作戰部隊總共約有125萬人,990輛坦克,7600門火炮和迫擊炮,677架飛機。還有25個工人營,12萬人的民兵師,169 個巷戰小組和數百個摧毀坦克班,全市約有45萬人參加修築防禦工事。

在“颱風”作戰的最初兩週中,中央集團軍群消滅了將近七十萬蘇軍,相形之下,德軍損失甚微。整下東線戰場德軍與蘇軍傷亡比例約1:10,也就是說德軍最多傷亡七萬多人。

雖然蘇聯後方源源不斷有部隊和戰略物資運往莫斯科,但是在當時落後的條件下,就算日夜運輸,短期內補充的數量亦是有限的。

大家可以想像一下,以德軍的戰鬥力,並且有壓倒性的優勢,如果沒有天氣影響,難道拿會不下莫斯科?退一步來說,即使暫時拿不下莫斯科,蘇軍也不可能反攻,扭轉局勢,最多像列寧格勒那樣處於膠著狀態。

可以肯定地說,如果再有三週乾燥、溫和晴朗的天氣,德軍肯定已經攻入了莫斯科。

實際上,在10月上旬,天氣就突然發生了變化,10月6日,莫斯科降下了第一場雪,比以往差不多提前了一個月,注意,這早一個月對德軍影響是非常之大的,因為德軍毫無準備。10月中下旬又秋雨連綿,雨織交織在一起,使道路泥濘不堪。11月3日,第一次寒潮降臨俄羅斯,莫斯科的氣溫驟降至零度以下;11月下旬,氣溫則降到了零下二十度。這是極少見的嚴寒,要知道,莫斯科1月平均氣溫才-10.2℃,1月可是冬天最冷的月份。

天氣突然變壞使德軍的猛烈進攻幾乎全部減弱,而且是在10月第二和第三周因受雨雪和泥濘所阻而停止的。

到11月底,由於天氣惡劣,颱風戰役中的德軍補給品供應中斷,南方集團軍群停滯不前。在50 萬輛卡車中,百分之三十已損壞得無法修復,另有百分之四十需要大修或全面檢修,只有百分之三十仍在使用。中央叢集每天至少需要31列火車運送補給品才能維持下去,但實際上只提供了16列火車。

德軍的坦克在嚴寒中根本無法啟動,必須用鎬把車輛和火炮周圍的凍土一點兒一點兒的刨開,有許多車輛和火炮就是在試圖把它們從凍土中拖出來時損壞得無法使用了。如果不加防寒罩,車輛的發動機就會在行駛過程中凍壞。在卡車和坦克中途停車時,必須在發動機下面生火烘烤以防結冰。火炮駐退輔進機裡的液體都凝固了。由於同樣的原因,機槍和自動步槍也不能使用了。唯一能使用的只有迫擊炮。光學瞄準具和望遠鏡的鏡片出現模糊現象,失去了作用。履帶式車輛沒有防滑器就會在冰上打滑無法前進。德軍坦克的履帶較窄,在鬆軟的雪地裡行駛時戰術機動性很差。由於飲食不周,食用冰冷食物,有些人餐後嘔吐,有些人得了胃病。部隊沒有領到偽裝用的罩衣和冬裝。有許多部隊連內衣和結實一點的靴子也沒有。士兵們至少要有兩人以上結伴而行,這樣可以互相觀察對方是否出現了凍傷的徵候。傷員倒下就會死去,並不是由於傷勢重,而是由了失血引起休克和凍傷。

雖然如此,德軍還是發起了頑強的進攻,但由於天氣的緣故,收效甚微。

在12 月2 日,德軍第二五人步兵師的一個偵察營突入莫斯科城郊的希姆基,在望遠鏡裡已經可以看到克里姆林宮的頂尖,但第二天就被增援的蘇軍所擊退。這是德國軍隊到達莫斯科最近的地方,這是他們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看到克里姆林宮。

到12月份,晝間氣溫下降到零下二十幾度時,大部分德軍士兵還沒有得到冬裝,寒冷的天氣到來時部隊還穿著夏裝。發給師的冬裝只有十分之一。希特勒是想打一個戰役就結束戰爭,然後只留60個師,其餘部隊全部撤回德國。所以他認為沒有必要百分之百地發放冬裝,他甚至禁止提起普遍發放冬裝的問題,以防引起部隊的不安。夜間氣溫下降到攝氏零下三十幾度,所有的士兵在室外呆了1 小時以後都得回到室內待1 小時,以便使身體暖和過來,血液恢復流通。

……(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