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二章李治坦白

大隊車馬,繼續前行。(頂點小說手打小說)在行進途中,陸續地各國使者趕來。

在李世民沒有駕崩之前,在治療天花惡疾時,君臣們曾經商議過,把各國使者從長安打發走,而李治登基之後,由於對高句麗的戰爭取得勝利,各國為了向中央帝國表示誠意,又把使者派過來了,而且派得更多,從國家和使者數量上,已然超過了李世民身為天可汗的時期。

李治一聲命下,說要向天下昭示武功,雖然走得匆忙了些,各國使者沒有準備好,但也只隔了一天,便盡數趕來拍馬屁,在天色未黑之前,就都到全了,共有四十多個國家和部落,來的使者人數超過了五百人,堪稱盛況空前。

在到達了指定的休息地點,一處依山傍水景色優美的地方,大隊人馬紮營休息,而各國使者則一起來到皇帝的御帳外,排隊等著接見。

御帳很大,裡面坐個百八十人的絕對沒有問題,使者們來的雖多,但侍從不跟著進去,只正使進去拜見,是完全坐得下的。可按著馬周做的計劃,卻不允許使者們集體拜見皇帝,而是一個一個的進去拜見。

這種拜見形式是有講究的,可以讓番邦各國知道自己國家在中央帝國皇帝心中的地位。誰更親近些,誰就先進去拜見,誰要是疏遠些,就後進去拜見,順序是提前安排好的,絕不能搞錯。

先進去拜見的使者,自然高興萬分,認為得到了重視;而排在後面的使者,則各自琢磨,有什麼地方得罪了大唐,是不是下次再來時貢品準備的多些,或是把公主什麼的獻上幾個,討大唐皇帝的歡心……諸如此類。

李治坐在御帳正中的屏風之前,屏風上畫著萬里江山,他全身盔甲,挺直了腰標坐著,長孫無忌坐在他的側前方,替他對各國使者訓話。李治什麼都不用做,只需要點頭和微笑,再說一聲“賞”即可。

可就算這麼個坐法,李治也累啊,心中不耐煩,怪馬周把儀式弄得太繁瑣了些,搞得自己汗流浹背。可他也是挺沒奈何的,因為不如此計劃,不做這種儀式,就沒法昭示他的“武功”,對於大唐皇帝來講,不用去外面騎馬射箭,只要穿著盔甲在帳裡一坐,就足夠英武的了,就完全可以震懾四方,讓使者們稱他為天可汗

一直接見了十幾個使者,李治再也受不了了,待一個使者出去,下一個沒進來時,他道:“舅舅,歇息一下吧,讓朕喘口氣,天又熱,帳裡更熱,而朕穿著盔甲,現在已經是熱得透不過氣來了,再不歇,就得中暑了”

長孫無忌看了眼臉上油光可鑑的皇帝,心想:“你還說累,難道我不累麼,我比你還累啊”可他也知道,如果再這麼下去,皇帝肯定是不行了,再說一腦袋汗,滿臉熱的通紅,就算能再挺著接見下去,可也有點丟天朝皇帝的臉。

長孫無忌道:“老臣正想問皇上要不要歇息一下呢。皇上,不如讓他們送來些冰鎮的酸梅湯,咱們應該是帶了不少冰來的。”

李治道:“冰?當然帶了,在朕的車上就有不少,要不然這大熱天的坐車趕路,悶也悶死了朕。在後面的帳篷裡也有冰塊,讓……讓春花送些來吧”

李治猶豫了一下,終究還是把“楊春花”的事,說了出來。關於楊春花的身份,他這幾天和武媚娘商量過,瞞是肯定瞞不住的,那不如往小了說,不引起長孫無忌的關注。怎麼說這件事,武媚娘都給李治編好了,只要照著說就成。

果然,就見長孫無忌眉毛一挑,道:“春花?可是那位楊御女?聽說她是皇后召進宮來的,以前是感業寺的尼姑,可是真的?”

李治稍稍沉默一下,道:“是真的,這事兒也無須瞞著舅舅。”他擺了擺手,帳中的小宦官和禁軍立即退出,只剩下一眾重臣,褚遂良和房玄齡都在,李績等大將軍也在。

李治待閒雜人等退了出去,這才接著道:“楊春花以前曾是流落到突厥的漢女,嫁給過突厥的一個小汗……”

沒等他把話說完,長孫無忌當即打斷,道:“諸位仁兄,在帳裡憋得時間長了,都挺難受的,不如藉此機會出去透透氣,方便一下吧,等一會兒再進來,咱們還有重要事情,需要接著坐呢,估計得挺晚才能散。”

他話說得很客氣,很為重臣們著想,實際就是讓他們迴避,皇帝講女人的事兒,自己這個舅舅聽聽無妨,可外人聽見了,就不妥當了。

重臣們當然識趣,立即都起身,出了大帳,去鬆散筋骨了,可剛才李治沒說完的那句,也讓他們吃驚不小,那個楊御女竟是嫁過人的,還曾是汗王之妻,來頭不小啊可皇上怎麼會要這樣一個女人呢?這種事情,人家不讓聽,大家也不要問,更加不要討論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等帳中只剩下了長孫無忌和李治,長孫無忌才道:“皇上,你後宮嬪妃的事情,還是不要當著外臣的面講吧,這些事情,向來是好說不好聽的。”

李治哦了聲,道:“其實也沒什麼,朕又不是搶奪有夫之婦,就算春花嫁過人,也沒什麼不好意思說的,父皇不也有過這種嬪妃嘛”

李世民也收過別人的老婆,這種事情對於受胡風影響比較重的大唐皇室來講,不算丟人事。當然,也沒人敢笑話這種事。

長孫無忌道:“一個區區女子罷了,老臣在意的不是這個,而是你怎麼把素節給她養著了?”

李治嘆了口氣,道:“這事說來話長,還得從她是一個區區的女子說起。突厥的那個小汗死了,估計是王平安遠征時,把他給弄死了,說不清楚的事情。春花便返回中原,因為沒有生活來源,所以機緣巧合之下,進了感業寺當尼姑。”

長孫無忌沒有發表意見,只是默默地聽著。

李治又道:“皇后去感業寺時,恰好發現了她。可能感覺她比較乖巧聽話吧,受過大苦之人,都比較逆來順受的。所以便讓她當了禮佛的替身,後來又讓她進了宮,在更幽堂裡做法事。”

他說的這些話不盡不實,但卻屬於無法查證的事情,長孫無忌既不會找王皇後詢問,也不會去突厥或是感業寺詢問的。對於長孫無忌來講,一個小小女子的出身來歷,在沒進宮之前,是很重要,可一旦進了宮,生米煮成了熟飯,那就不再重要了,或者說不需要讓他費力氣去查證了。“楊春花”又不是先帝的嬪妃,又沒什麼lun理道德可挑,他還擔什麼心呢

長孫無忌可沒想到,自己這個老實巴交的外甥,竟然當著他的面,撒這麼個彌天大謊。使他對楊春花的來歷不怎麼關心,而關心的重點,卻放到了皇子們的身上。

長孫無忌嘿了聲,道:“結果皇上在‘無意’之中,在更幽靜堂裡撞見了這個小尼姑,對吧?是王皇後安排的這場意外,對吧?那時正是她和蕭淑妃鬥得死去活來的時候,對吧?”

李治咦了聲,道:“這事兒舅舅已經知道了?聽誰說的?宮中不會有人拿這件事嚼舌頭吧?”

長孫無忌心想:“還用得著聽別人說,難道我不會自己猜麼你舅舅我吃過的鹽,多過你吃過的米”

長孫無忌道:“沒人敢拿這事嚼舌頭,是老臣猜的。後面的事情,皇上不說,老臣依舊能猜得到。想必是楊春花進了宮後,王皇後發現這個女人沒什麼用,而蕭淑妃又沒了,她本來以為這個楊春花不必再關注,卻不想皇上喜歡她,還把素節交給她撫養。如此一來,她便成了王皇後的眼中釘,這才發起脾氣來,斥責於她,對吧?”

李治又咦了聲,道:“這個朕倒是不知道,春花並不和朕說這些,而朕也沒心情去問皇后,她近來有點煩躁,朕儘量躲著。”

長孫無忌搖頭道:“皇子之事,在歷朝歷代都是棘手的事情,皇上倒也不必煩惱,自有老臣們去處理的,你只要安撫好皇后就可以了,免得她做出偏激之事,弄得宮中不寧。”

李治點了點頭,道:“要不,讓春花拿些冰塊來,舅舅也順便看看她?”

長孫無忌嘿然道:“老臣看她做什麼?嗯,也好,就讓她端些冰來吧,反正誰端進來不是端呢”

說著話,他沖帳外叫了一聲,一個禁軍進來。長孫無忌吩咐了幾句,禁軍立即出去,去找武媚娘了。

此時武媚娘正在自己的帳裡跪著,她對面坐著的是王皇後。這次王皇後可不是來興師問罪的,而是來說軟乎話兒的,她想穩住武媚娘,把事情拖一拖,免得這小尼姑在皇帝跟前吹枕頭風,把皇帝激怒。現在可是在長安外,萬一出點啥事兒,她連個幫手都沒有,不敢和小尼姑硬拼的。

小尼姑現在是光腳的,自然不怕穿鞋的,而王皇後鞋在腳上,不得不怕,萬一被踩髒了,那多難受啊

王皇後道:“妹妹,姐姐今天一時糊塗,責罵了你,你可千萬不要往心裡去啊。咱們以前是好姐妹,以後可還要再做好姐妹的,你說好不?”

...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