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一章真正的裙帶關係

王平安得了老尼姑的保證,又說了幾句好話,這才行禮告別。(頂點小說手打小說)偷偷地來,偷偷地走,並沒有驚動寺裡別的尼姑。

老尼姑送走王平安,關上院門,走到桌前,把布袋子挨個開啟,伸手抓出一把黃燦燦的銅錢,笑道:“以前還真沒把這些東西當回事兒,可現在一旦無依無靠,竟發現這些所謂的骯髒之物,竟是如此的討人喜歡啊”

她衝別的靜室叫了聲:“姐妹們,平安小神醫送了紅利來,大家出來看看,咱們這便分了吧”

嬪妃尼姑們紛紛出屋,走了過來,她們看到這許多的銅錢,無不雙眼放光,嘆息不止。

她們都是曾經宮裡有頭有臉的嬪妃,被人稱做娘娘的,那時總覺得富貴生活不會消失,皇帝會萬歲萬萬歲的,那個時候,雖然也知道金錢的重要性,可卻並不如何放在心上,只覺得天下第一等的大事,就是討皇帝的歡心。

可一旦老皇帝駕崩,她們被送出宮外當了尼姑,無依無靠,生活清苦之後,這才感覺到還是有錢好,有錢才能過上順心的生活。別的不說,起碼吃喝方面,自己能做得了主啊

就象是無兒無女的老宦官一樣,這些嬪妃尼姑,對於金錢方面,竟然也格外的喜愛起來,遠遠超過普通人。

老尼姑把剛才她和王平安說的話,向嬪妃尼姑們重複了一遍。嬪妃尼姑們個個搖頭,她們都不是傻子,宮鬥出身的人,是從不介意把事情往最壞的地方想的。

有些嬪妃尼姑便道:“那平安小神醫好手段啊,竟然能把宮裡的人給弄出來,還弄進了寺裡當尼姑。如果不是他攙和,估計那個叫武媚娘的廢才人,現在也和咱們一樣,在這裡混吃等死吧”

老尼姑嘆了口氣,道:“她只提前出宮一步,便和咱們不同了,冊上定然沒有她的名字,可以重新做人了,說不定還能再進宮去呢”

“那她豈不是要伺候父子兩代人?”有的嬪妃尼姑道。

老尼姑忙噓了聲,道:“她會怎麼樣,和咱們並無關係。重要的是咱們以後的日子會不會過得舒坦。咱們已經到了這步田地,什麼都應該看開了,想別人沒用,還是關心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嬪妃尼姑們一頭,老尼姑的話非常有道理,她們已經沒有什麼去爭去搶的資格了,關心別人如何,還不如關心自己呢,自己能過得好,那才是真的好。

老尼姑又道:“姐妹們以後注意些,如果有人來問,咱們便給那武媚娘做個證,讓她能順利的進宮吧。老姐姐我估計她是不會有什麼大出息的,皇上喜歡她,不過是因為新鮮罷了,越得不到的,才越想得到嘛,過一陣子,就會冷落她的。咱們的人情是賣給那位平安小神醫的,以後還要指望他給咱們送錢來呢”

嬪妃尼姑們一頭,都說有理。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當尼姑不知啥叫苦日子,能過得好些,誰願意苦哈哈的呀

王平安離了感業寺,再回長安時,接著緊趕慢趕,他必須要在天亮前回到國公府,休息一下,因為明天便是大朝會,一開就是半天,萬一在朝會上睡著了,那可是會出大糗的

後半夜時才又進城,回到了國公府,他立即上床睡覺,休養體力。

後半夜再無閒話,第二天天沒亮,王平安便起了床,梳洗之後,破天荒地喝了碗參湯,補補氣力,這才換上朝服,趕去承天門,等著進宮參加大朝會。

他趕到宮門口時,天色將亮未亮,而宮外早就聚集了不少朝臣,等著上朝。大臣們見王平安到來,紛紛上前說話,和他套近乎。

王平安應付一陣,見人群中沒有長孫無忌等人,心中納悶兒,長孫無忌向來對上朝最有興趣,怎麼今天反倒來得晚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正納悶兒時,有一大臣過來,打招呼道:“王相,看你眼圈有些許青黑,莫不是昨晚沒有睡好?”

王平安聞聲看去,見是一位五十多歲,快六十的大臣,身穿四品官服,腰中佩戴著金魚袋。這人以前沒見過,但看這人的打扮,他就猜出應該是一位特進大臣,官階不高,卻有很高的爵位,一般來講,這種官員大多數都是在大朝會中打醬油的,啥事不管,只聽不說,拿著朝廷的俸祿養老。

王平安笑道:“是啊,這幾天事忙,睡得不好。咱們有些日子不見了,您家中一向可好?”

這老大臣很是知趣,察言觀色,便知王平安不知自己是誰,等著自己先做自我介紹呢。他點頭道:“還好,承王相問候,老夫家中諸事還算順利,只是夫人不能常見皇后,所以特別想念。今天還和老夫說要進宮看望皇后呢,敘敘母女之情。”

王平安輕輕哦了聲,原來是皇帝的老丈人王仁祐啊聽說這王仁祐出身祁縣王氏,是大唐位居第一等的士族豪門,家族根深葉茂,勢力龐大,只是以前他倆並沒有見過。

王平安笑道:“王老大人,本相有段時間不在長安了,總是來去匆匆,一直沒有去府上拜望你,你可莫要見怪啊”

王仁祐很是雍容,雖然上了年紀,可保養得非常好,尤其是鬍子更是修整得漂亮,很有點美髯公的樣子。他手撫長鬚,道:“王相客氣了,老夫一直在陳州做刺史,只是皇上登基後才被召回長安,現在只是做了個散官,尚未實授,還在等訊息呢”

王平安點了點頭,很關心地道:“王老大人乃是國丈,要想實授那還不簡單麼,你要是有意,不如來我門下省如何?”

王仁祐忙道:“那可多謝王相了,只不過老夫只是對水利等事感興趣,對於稽核時政並無所長,去門下省不合適的。”

他說話並沒有太多的虛套,就算是拒絕的話,也說得很直接,但表情真誠,一點沒有落人面子的意味。

王平安笑了笑,道:“如果王老大人想去哪部,只要提前和本相打個招呼,本相定去尚書省為你說項,保你滿意。只不過王老大人可是國丈,怕也是用不著我什麼的。”

王仁祐忙道:“王相說笑了,老夫用得著你的地方多著呢,最近就有一事,想要勞煩王相。”他向四周看了看,壓低聲音,又道:“這裡說話不方便,待到散朝之後,老夫請王相過府一敘,王相可抽得出時間來嗎?我家夫人燒得一手好菜,時常唸叨著,想請請王相呢,王相可得給個面子啊”

“哎喲,瞧你說的,這不是打我臉呢嘛王老大人和夫人賞飯,小侄還能不巴巴的趕過去麼。就這麼說定了,散朝之後,小侄便隨你走。”王平安立改稱呼,由本相改稱小侄了。

可他嘴上說得甜蜜,心中卻是哆嗦,這是有事要求我啊,要是所料不錯,定和後宮有關。皇帝的老丈人請客,老丈母孃親自下廚,估計那事小不了,只盼著別和武媚娘有關就成

兩人把話說完,這時承天門也開了,大臣們魚貫而入。王平安落在眾人之後,走得比較慢,忽聽後面有人叫他,回頭一看,卻是長孫無忌他們。

幾位宰相來得時間剛剛好,剛下馬車,宮門便開,他們走過來時,別的大臣已往裡走了,來不及和他們打招呼。

王平安連忙轉身過去,先挨個問好之後,這才道:“舅父大人,各位叔叔伯伯,怎地今天來得晚了?”

長孫無忌笑道:“哪有晚,這不就是剛剛好麼。”

馬周卻道:“來得早有什麼好處,還不得被一群人圍住,問東問西的。”

而褚遂良則道:“今天要議營州之事,皇上要點將派軍,這可是大大的肥差,無數人盯著呢,咱們要是先到,不得被馬屁燻死。誰求咱們辦事,都不好拒絕,所以乾脆來晚點,免得聽他們囉嗦。”

王平安乾笑兩聲,看了眼馬周。馬周正巧也在盯著他,見他看過來,說道:“你推舉薛仁貴當副將,到底收了他多少的禮物?真是沒想到,薛仁貴一向耿直,卻也學會走門路了,還走的是你的門路。”

王平安裝出一副吃驚的表情,道:“走門路是要收禮的嗎?呀,這可是讓他撿了個便宜,我不知規矩,他來走我的門路,兩手空空,我竟然也沒要。虧了,虧了,下次可得先收錢,後辦事了”

眾宰相哈哈大笑起來,一起進了皇宮的正殿,按品階站好,等待皇帝到來。

王平安站在第一排第三位,第一位是長孫無忌,而第二位是馬周,他是第三位,竟然排到了房玄齡和褚遂良的前面。

他回頭望去,見那位皇上的老丈人竟差點站到大殿的外面去。王仁祐雖然是國丈,並且有魏國公的爵位,但品階卻低,就算是皇帝的老丈人,他也撈不到往前站,離著王平安老遠呢

長孫無忌道:“皇上快來了,別東張西望的,有點宰相的樣子。”

王平安忙連聲稱是,再不敢回頭張望,規規矩矩地站好。

過了好半晌,史忠臣才走出來,拖著長音叫道:“上朝”喊罷,退到了一邊,李治慢慢地走上了臺階,在龍椅上坐了下來。

大臣們一起跪倒,山呼萬歲。

李治虛抬手臂,道:“各愛卿免禮平身,這就奏事吧”說話的語氣頗有疲倦,聽聲音似乎有些體力不支的感覺。

王平安和大臣們爬起身,他抬頭向李治看去,見李治竟然頂著兩隻大大的熊貓眼,顯而易見他沒有睡好,可能是盡想著武媚娘的事了。

長孫無忌也看到了李治的模樣,眉頭皺起,心想:“不管是前朝,還是本朝,新君登基,無不勤勉,就算是裝樣子,也得裝個一年半載的。可治兒倒好,連裝樣子都不肯裝,勤勉二字和他無緣啊”

想歸想,可有事還得說,長孫無忌第一個出了朝班,道:“皇上,關於叛逆李恪的事,三省已有定論,擬好了章程,請皇上過目。”他從袖子裡取出道奏章,高高舉起,史忠臣下了臺階,把奏章接了過去,放到了李治的桌前。

李治開啟奏章,看了幾眼,道:“怎麼,要給李恪改姓,姓梟?這個……似乎不必吧?”

長孫無忌道:“李恪造反,不能再算是皇族中人,這種不忠不義不孝之人,自不能再姓國姓,所以還是改個姓更妥當,他和他的子孫,不得再入祖宗祠堂,享受後人的供奉。”

李治看向大臣們,問道:“各位愛卿以為如何?無病,你說呢?”他這是習慣性的詢問,他早就習慣了啥事都問王平安,所以現在自然隨口就說了出來。

這下子,遠近親疏可算是表露無疑,大臣們心中嘆氣,王平安這個小小的傢伙,竟然受寵到了這般地步,簡直就是沒天理啊。聽說他不理政務,整天亂跑,不知所蹤,這種人還能拿得出什麼主意來?如果所料不錯,他定是附議,同意長孫無忌的意見

長孫無忌也心想:“無病這孩子是我一手栽培出來的,肯定順著我的話說。”

王平安忙出了朝班,很配合大家的想法,更一點不讓長孫無忌失望地,道:“臣以為長孫大人的建議甚為有理,臣附議”

長孫無忌大為得意,怎麼樣,我就說嘛,王平安是最會做人的,他哪會反對我呢

別的大臣們則一起撇嘴,心想:“怪不得長孫老兒力挺王平安,趕情兒王平安什麼都聽他的,這不等於門下省合併到尚書省了麼,長孫老兒想幹嘛,當權臣麼?”

李治哦了聲,又低頭去看奏章,看了一遍,便感頭疼,奏章裡寫的內容太多,要讓他挨個的去想,實在沒什麼興趣。再說了,他幹嘛啥事都去想,如果啥都讓他做主,那還要這麼一大群的臣工幹什麼?

他抬起頭來,道:“這上面怎麼沒寫掛帥的主將是誰呢?”

長孫無忌立即道:“老臣以為,派李績李大將軍去,是最合適的。至於副將,可以派薛仁貴將軍。”

這次大朝會主要就是議的這件事,別的瑣碎事情都好說,唯獨誰領軍這件事。誰領軍做主將,那麼這將軍就會從他平常任職的衛府裡挑兵將,所以說定一個主將的人名,就等於定一群將領的人名,而且此次征討營州,是穩勝不敗的,說不定能順勢打進高句麗,這種大大的肥差,爭奪自然激烈,所以要當朝現議。

誰知,這麼重要的事情呢,李治竟然說道:“無病,你說呢?”

噝地一聲,滿殿抽氣聲,就連長孫無忌都納悶兒,皇帝什麼時候變得這麼相信王平安了,怎麼事事都問他啊

...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