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五章稱相門下省

長孫無忌見王平安愣住,趕緊解釋道:“不是要折騰你,而是皇上明天要親自出迎,你是將高句麗打得投降的大功臣,皇上又是剛剛登基不久,你凱旋歸來,這是新朝的第一件大事,所以皇上要親自出迎,並且要迎接出三十裡,這是最高的規格了,可你現在卻在離城二十裡處紮營,這讓皇上怎麼迎接你啊”

王平安這才明白,原來明天李治要親自迎出長安來。(頂點小說手打小說)皇上迎出三十裡,那自己至少得離城七十裡才行

皇帝走三十裡,那自己明天至少也得走三十裡,可做為臣子,必須要比皇帝多走些路才行啊,可又不能讓皇帝等自己,所以三十裡之上,得再加十里,所以退後四十裡,是正正好好的

王平安道:“皇上竟然要親自出迎,這個……實在是不好吧,小臣何德何能,竟敢勞煩皇上……”

長孫無忌擺手道:“行了,你可別廢話了,再廢話天都亮了。退回之後,還得讓兵將們休息一下,明天才能精神面聖,否則兵將們滿臉的倦容,那成何體統?這便拔營起寨吧,有什麼話,咱們路上再說。”

王平安連忙答應,傳下令去,讓兵將們趕緊收拾收拾,跟著他往回趕。此次跟著他回京耀武的兵將,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屬於長官讓幹什麼,他們就幹什麼的人。王平安的命令雖然折騰人,但卻沒有兵將抱怨,立即拔營,往來路返回。

路上,長孫無忌把王平安叫到一邊,兩人單獨相處。長孫無忌道:“無病,你可還記得當初派你去百濟時,老夫答應過你的事情嗎?”

王平安呃了聲,道:“舅父大人,您說的可是門下省的差事?”私下裡,他管長孫無忌叫舅父大人,是從李伊人那裡算的輩份。

長孫無忌嗯了聲,道:“正是。這件事情已經辦好了。等明天和皇上見了面之後,皇上會當著滿朝文武和長安百姓的面,任命你當門下省侍中的,到時你要假裝推辭一番,別直接就答應,如果你不推辭,會讓別人認為你猴急的,想當侍中想瘋了”

“外甥哪有想當侍中,那可是宰相,外甥沒有這個能力啊”王平安連忙預演一下,先推辭一番。

長孫無忌嘿嘿笑了兩聲,道:“咱們自家人,你就不用玩虛的了。朝廷三省,尚書省由老夫掌管,中書省由馬周管著,馬周這人還算不錯,雖然平常挺有主意的,但身為宰相,又豈能是個沒主意的人,他和老夫還算配合。僅剩下門下省了,那個侍中不會做人,總和老夫唱反調。以前先帝在時,老夫只能忍了他,現在新君登基,還留著那老不死的幹嘛,不嫌礙眼麼”

王平安心想:“那位侍中大人,似乎比你小著幾歲呢,他要是被叫做老不死的,那你成啥了?”他道:“那,以前那位相爺,他怎麼辦了,給外甥當副手?”

長孫無忌哼了聲,道:“什麼副手,打蛇不死,豈不是要反受其害老夫找了他一個過錯,讓幾個大臣聯名參了他一本,說他老朽無能,昏庸糊塗,打發他回家養老了。”

王平安心想:“那以後的大唐朝廷,可就要成了你的一言堂了”

長孫無忌又道:“做了門下省的侍中之後,你還有很多要學的東西,不要靦腆,當然看你也不象是個靦腆的人,只要有拿不定主意的事情,都來問老夫也就是了,萬事有老夫給你作主,明白嗎?”

王平安忙道:“明白,明白,外甥當然明白。其實外甥只不是掛個名而已,門下省的主意還得舅父大人來拿才成。只是以後,舅父大人要多多勞累了。”

長孫無忌笑道:“老夫從來不怕累,就怕閒的慌”

王平安看著長孫無忌的笑容,心中感嘆,這位舅父大人對自己真是沒的說,雖然他是想透過自己,把朝政牢牢地把握在手中,是有私心的。可是,天底有沒有私人的人麼?這種人應該有的,可惜自己從來沒有碰上過。那麼長孫無忌的私心也就無所謂了,起碼他也是在提拔自己。

可話又說回來了,那個現在當尼姑的武媚娘呢?大唐沒有長孫無忌可以,但沒有武媚娘卻是絕對不可以的,沒有武媚娘就沒有以後所有大唐的皇帝啊,而且武媚娘在行政方法,明顯是遠遠超過長孫無忌的。萬一以後他倆要是打起來,自己該幫誰呢?真是讓人頭疼的事啊

長孫無忌和王平安說完了悄悄話,別的大臣這才上來,向王平安問東問西,讓他詳細解說在高句麗的事情。沒辦法,有些事情只能是王平安來說,現在長安小道消息滿天亂飛,都弄不清哪個版本是真,哪個版本是假的了,除了王平安之外,再沒人知道真相了

不過,王平安自然不會把真相當著這麼多人說出來的,那也太丟人了,找錯門兒也就算了,可找錯了國家,這話不管是跟誰說,怎麼說,都是大笑話一個啊,而且大臣中還有史官,萬一給他記上一筆,那以後他可也別混了,也別改名叫王驢兒了,再加一個字,叫王昏驢兒

王平安只是說在海上時,抓到了一些百濟人,得知百濟早有準備,而高句麗卻沒有準備,所以他臨時改變計劃,去進攻高句麗,雖是冒險之舉,但誰讓他忠心為國呢,有危險要上,沒有危險,先製造出危險來,然後上。所幸風險與利益並存,他終於把高句麗給打投降了,還收了國王做乾兒子,又弄得高句麗內戰不斷,為大唐滅掉高句麗打下了基礎

並不是所有的大臣們都相信他的話,他們可都看到了,剛才長孫無忌把王平安叫到一邊說悄悄話,沒準這些就是長孫無忌教他的。可就算不信,但這麼冠冕堂皇的理由,又是長孫無忌教的,誰吃飽了撐的去戳穿?花花轎子人抬人,你好我好,大家都好吧,頂多不吱聲就得了唄

見大臣們不置可否,王平安趕緊暗示,他此次出征,所獲頗豐,各位大人在朝中運籌帷幄,決勝千裡之外,都是功臣,而他自己則是沾了各位大人的光,小小的立了場功勞罷了。所以他特地備了禮物,以示感謝,大家人人有份,誰也不落空。

這就叫會做人了,有功勞自己獨吞,那多招人煩啊這次你一個人把功勞全吞了,吃完了肉也不說給別人留口湯喝,這次就這麼地,誰也沒辦法,可以後呢?你就在朝裡風光這一把啊?小心以後大家下柈子,我們喝不著湯,那也讓你吃不著肉

暗示之後,大臣們立即喜笑顏開,大夸特誇王平安,王平安的名頭立即成功升級,由那個專撿便宜的小子,變成了大唐名將。打趴下高句麗這種事情,除了你王公之外,別人誰也不行啊

溜鬚拍馬聲中,軍隊趕出了四十裡,此時天色已然過了午夜,時間上不夠用了。王平安不讓兵將們安營,就在野外將就一宿,他把明天皇帝親自出迎的事說了,兵將們大喜,對野外宿營不但沒有怨言,反而強烈支援,就象不如此遭罪,就不能顯示出他們對皇帝的景仰之情來。

整整一宿盡是事兒,大臣們拉著王平安說話,不讓他休息,王平安沒有辦法,只能熬著,陪著大臣們說話,滿足他們的好奇之心。

第二天早上,王平安下令,讓兵將們多吃一些,今天白天怕是只能吃這一頓了,而且有不少體力活要幹,晚上的飯啥時候吃還不一定呢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吃罷了飯,大軍啟程,重新趕往長安城

今天再趕路,於昨天完全不同,昨天只是官道附近的百姓沿途歡呼,而今天卻是人山人海,京畿附近,連其它州縣的百姓都來了,官道兩旁全是百姓,順著官道望去,一眼望不到頭

王平安騎在白龍馬上,親自掌著一杆從高句麗繳獲的大旗,後面是大臣們隨行,再後面則是兩千兵將。歡呼聲中,行出了四十裡地。

遠遠的,就見黃羅傘蓋之下,千萬臣民之間,李治端坐馬上,全身披掛,等在前面,等著王平安

自從能看到皇帝的那一刻起,王平安立即下馬,雙手舉旗,高聲叫道:“我大唐王師,威武”

後面的兵將們齊聲高呼:“威武”

沿途百姓也跟著大叫,威武之聲,震天動地。入京大道上,現在聚集的百姓怕是沒有三十萬,也有二十幾萬,漫山遍野都是人,這一呼喊起來,連大地都要震上一震

李治看到了王平安,心想:“終於回來了,太好了只是……唉,無病這麼早下馬幹嘛呀,這都離著快一里地呢,他舉著大旗走過來,他不累啊”

一夾胯下御馬,李治迎上前去,叫道:“王平安,高句麗可安否?”

震天價兒的威武聲中,王平安離得又遠,哪可能聽到皇帝的話。可百姓們卻跟著皇帝叫了起來:“王平安,高句麗可安否?”

王平安手舉大旗,這大旗份量可不輕,他心中後悔,早知這樣就舉一杆輕些的了,這麼沉的大旗舉在手裡,胳臂都酸了,有發抖的趨勢

他叫道:“高句麗大安,上至糞土王,下至黎民百姓,皆臣服我大唐也”雖然收了寶藏王做乾兒子,可這時是在耀武,什麼乾兒子不乾兒子,也顧不上了,該讓他當糞土,還得讓他當

百姓們又跟著叫起來,把王平安的話重複一遍,傳給皇帝聽

李治縱馬賓士,黃色的披風迎風展開,很有馬上皇帝的氣勢,他叫道:“我大唐王師,威武”

百姓們看著皇帝的風采,無不歡呼,萬眾一聲:“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不到一里地,縱馬便到,李治奔到近前,衝王平安大聲道:“王侍中,你辛苦了”

王平安跪在道中,把大旗雙手舉上,大聲道:“皇上,這是高句麗的軍旗,臣把它獻給皇上”

李治滿臉笑容,用更大的聲音叫道:“好”俯下身子,接過大旗,可一接過來,他就一咧嘴,好傢伙,這杆大旗夠沉的啊,足足有二十多斤。這什麼旗啊這是,幹嘛打製得如此沉重

王平安離得他近,見皇帝一咧嘴,立知他是嫌這旗重,自己打著這大旗都吃力,何況皇帝,別半道上手一哆嗦,把旗再給扔地上,那可出笑話了

身為心腹大臣,自然要對皇帝著想。王平安叫道:“皇上,高句麗糞土之國,我大唐將之征服,是為中原之子報仇,但高句麗可惡之處,卻不能原諒,還望皇上馬踏此旗,為我中原子弟出出惡氣,上順天意,下應民心”

李治心想:“好無病,用你的話講,你真夠哥兒們意思,連我嫌旗沉,你都能看出來”他順勢把大旗往地上一扔,縱馬亂踩

皇帝馬踏敵國戰旗,如此威風,百姓豈有不大大歡呼之理,萬歲之聲再次排山倒海地響了起來

李治伸出手來,對王平安道:“王侍中,你與朕共乘一騎,一起回城吧”

和皇帝共乘一騎,王平安樂得差點暈過去。李世民在世時,為了表示對大臣的信任,常常讓大臣和他共乘一車,沒想到李治更進一步,竟然要和他共乘一騎

王平安伸出手去,嘴上卻道:“這這,這不妥吧”拉著李治的手,借力翻身上馬,坐在李治的身後。

李治笑道:“有何不妥,朕說妥,那就一切都妥”拍了拍御馬,順著大道,向承天門馳去

長孫無忌見狀,心裡有些酸酸的,可王平安就算是再受寵,總也是自己的人,他不好這時說別的啥,只能順著皇帝的意來。他心中暗道:“這個王平安啊,真是暈了頭了,我不是讓他凡事都先推辭一下麼,他竟然只是嘴上說說,可屁股卻老實不客氣,真的坐上馬去了”

無可奈何,長孫無忌叫道:“王侍中有大功於國,理應受皇上禮遇,皇上萬歲”

大臣們只好跟著叫起來,可人人心中都想:“王公爺變成王侍中了,這王平安終於登上朝臣的頂峰了”

門下省最高長官不是叫門下令,而是叫侍中,侍中既是宰相之一。王平安做了侍中,即表示他成為大唐國事的決策者之一。

大唐開國以來,年不滿二十為相者,僅王平安一人,非世襲而為相者,雖非前無古人,可卻也後無來者了

...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