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收藏,求推薦

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8月28日。

科社黨自從6月中旬徹底佔據了雲貴後,就停止了動作,這讓提心吊膽的清廷,尤其是兩廣的錫良終於松了口氣。按照錫良的想法,科社黨就算再牛逼,要消化這兩個省起碼也得大半年。但是很遺憾的是,文德嗣並沒有如他所願。

就在今天,沉寂了2個多月的科社黨又開始了動作,而且是大動作。休整了2個多月的工農革命軍以空軍為先導,開始向兩廣大舉進攻。

這次革命軍一共出動了新編成的3個步兵師,3個步兵團,以及二十幾個營級連級單位,總兵力達9萬餘人。總共分為3路,分別從雲南貴州湖南三個方向,朝兩廣猛攻。

空軍此次出動了8個中隊共128架飛機,1個大隊八艘武裝飛艇。而且在這兩個多月裡,不但是陸軍進行了整編,這些空中武裝也都是經過了進一步改良。比如,現在兩廣上空的機群裡,已經看不到麻雀教練機了,取而代之的是兩種新型飛機。

殲1型大山雀戰鬥機和殲2型渡鴉戰鬥機。前者大山雀是湖北飛機製造廠鄂飛的產品,鄂飛是去年湖北解放之後才建立的新廠,廠址原本是想設在武漢,但考慮到那裡的外國勢力太多,對於保密不利,就改在了應城和雲夢之間,靠近川鄂鐵路的一片平原上。

因為是新廠,技術力量要弱些,所以他們的產品殲1型大山雀戰鬥機就採用了公司裡比較成熟的氣冷發動機其實液冷發動機出現更早,地球上第一架飛機就是用液冷發動機。但星科麾下的沱江動力機器廠一開始就上的氣冷航發,所以對於星科內部來說,反而是氣冷技術更成熟些。一戰期間的那些飛機設計都太原始,而且結構都比較奇葩,文德嗣和那些生化人工程師自然是瞧不上的。

因此,殲1的藍本是選擇了原時空蘇聯的伊15和義大利的cr。42,這2種30年代的產品。文德嗣手下的飛機設計師們也不是完全照抄,他們在這兩種飛機的基礎上,又進行了一系列的重新設計和魔改。他們所具有的後世知識且不說,單就工作條件而言,就比同時代的同行們好到不知哪去了。有領先同時代至少30年的風洞,和量子計算機小扉扉輔助設計和模擬實驗,因此他們的設計速度極快,不必像此時的同行那樣,必須做出實物來測試,邊生產邊修改。

最終,鄂飛推出的這款大山雀戰鬥機就像是cr。42和伊15混合體。全機長7。15米,翼展9。85米上翼7米下翼,機高3。2米,空重1380公斤,最大起飛重量2080公斤。動力系統是一臺hhq03型活塞式氣冷發動機hhq即航空活塞和氣冷的漢語拼音首字母,這是星科目前能夠量產的最好的氣冷航空發動機,單臺功率200千瓦268匹馬力,螺旋槳是一副硬木三葉螺旋槳。

這架飛機雖然還是採用雙翼設計,但是在外型上採用許多降低阻力的措施。機身儘量的流線形化,兩層機翼間的張線被去掉,用鋁合金支架和鋼管代替。起落架雖然不能回收,但加上了流線型的保型輪罩。另外還採用了半密封式座艙,即在座艙前加了一塊有機玻璃製作的流線型擋風,可以遮住飛行員的前方和側方。

儘管採用了這些降阻措施,但由於發動機功率還不夠給力,大山雀的速度和升限還是比不上藍本伊15是786匹馬力,cr。42是890匹馬力,不過由於採用後世新式設計,油耗大減,航程卻比藍本型號有了增加。大山雀的最高速度是230公里,巡航速度是180公里,實用升限7350米,航程1000公里。

主要武裝是機頭螺旋槳兩側的兩挺7mm共軸機槍由眼鏡蛇輕機槍改裝,裝有射擊協調器,每挺機槍備彈500發,彈鏈供彈。另外,機身下和機翼下有6個掛點,還可掛載總重量不超過250公斤的炸彈火箭彈,或者可拋式副油箱。

大山雀戰鬥機是在今年1月首飛,3月中旬定型並開始量產,6月底開始正式列裝部隊。

殲2型渡鴉戰鬥機是成都飛機製造廠的作品,成飛的前身就是星科飛行器廠的飛機分廠。由於星飛的廠長總工都是飛艇派,飛機分廠很不受重視,要不是書記一直在力挺,獲得的資源肯定還更少,連麻雀都無法量產。因此在解放四川之後,文德嗣就把飛機分廠獨立了出來,並遷到了成都,單獨成立了成都飛機製造廠。

算上在星飛的時間,成飛是中國最早的飛機廠,其技術實力自然不是鄂飛能比的。所以他們的新飛機選擇了更新式的,功率也更大的液冷發動機。但是由於發動機的開發進度一時沒有跟上,使得渡鴉戰鬥機的首飛比起大山雀晚了半個多月,沒能搶到空軍第一種正式戰鬥機的榮譽,只得憋屈拿到了殲2的編號。

渡鴉的設計主要參考了義大利的cr。32,和德國的ar68,這兩種三十年代的液冷戰鬥機。與殲1同樣的,殲2也是在兩種藍本型號的基礎上進行大量最佳化和魔改,藉助超級計算機小扉扉的強大運算能力,最終產品比藍本要合理得多。三十年代的設計能力雖然比這個時期強不少,但以後世的眼光看,也是處處漏洞,可以最佳化的地方太多了。

最終定型的殲2也是一種單座雙翼飛機,外形更接近ar68,但要小一些。全機長8米,翼展10。3米上翼7。3米下翼,機高3。1米,空重1600公斤,最大起飛重量2660公斤。動力系統是一臺hhy01型活塞式液冷發動機hhy即航空活塞和液冷的漢語拼音首字母,這是第一種量產的液冷航空發動機,單臺功率300千瓦402匹馬力,螺旋槳是一副硬木三葉螺旋槳。

因為發動機沒有兩種原型機給力cr。32是600匹馬力,ar68有690匹馬力,但自重大多了,所以渡鴉的速度效能要比藍本型號低一些,最高速度達到280公里,巡航速度是200公里,實用升限9200米一般都飛不到那麼高,飛行員受不了,航程1200公里。

渡鴉的火力比大山雀更猛,配有一門共軸20mm機炮備彈200發,和2挺7mm同軸機槍備彈500發。另外,機身下和機翼下也有6個掛點,還可掛載總重量不超過300公斤的炸彈火箭彈,或者可拋式副油箱。

這兩種飛機的效能可說是各有千秋,渡鴉的火力速度航程佔優,但大山雀則是在轉彎半徑中低空效能和易維護性等方面佔優。這讓空軍感到難以取捨,最後還是文總拍板,當然兩種都要,哪個大國才一種戰鬥機氣冷和液冷各有所長,當然要同時發展。

由於西南鋁還是建設中,現在所有的航空鋁材都是靠進口,還有飛艇搶資源,數量不太夠,所以這兩種飛機也只是在前機身少部分位置採用了鋁蒙皮,其他部分還是木板和帆布蒙皮。機身骨架起落架和機翼的框架採用了高強度鋼管和航空鋁合金,另外在飛行員座艙發動機和油箱部分,都覆蓋了一層510mm厚的裝甲鋼板。

最重要的是,兩種新飛機都配備了無線電臺,飛行員終於可以不用手勢和寫字板交流了。這對於指揮和協調能力的上升,有著決定性的作用。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空軍不但有了新飛機,武裝飛艇也根據前線官兵的反應進行了一些改裝,雖然沒有飛機的改進那麼大,但戰鬥力也有不少提升。

比如,終於有了專業的航空炸彈,從10公斤級到500公斤級都有了,不用再去和迫擊炮搶炮彈了。轟炸瞄準系統也換成了專業級的,不再用以前那種用炮隊鏡改改湊合的東西了,當然投彈裝置也換成了專業級的。槍炮的底座也增加了平衡和減震系統,使其命中率大為提高。

還有就是多了一種新武器90mm空對地火箭彈,這是專門洗地皮用的。

至於專業級的武裝飛艇,現在還在工廠裡面還沒完工,這東西就恐怖了。它是在30噸級青雲1型飛艇的基礎上魔改而成,被命名為雲鰩。它擁有2門155mm低膛壓主炮,2門75mm副炮,4門40mm速射炮,8門20mm機關炮以及12挺機槍,這才是真正的基洛夫。不過,這東西製造複雜,而且沒有現成的藍本,製造速度比較慢,所以本次兩廣戰役是趕不上了。

空軍拿到這些新玩具可高興壞了,尤其是飛機部隊的飛行員們,以前他們只能駕駛沒有武器的麻雀教練機,丟光了炸彈就只能乾瞪眼,可把他們鬱悶壞了。這下子終於拿到了專業級的戰鬥機,自然就是身懷利器,殺心自起,於是兩廣的清軍就不幸的成為這些新武器的試驗物件。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