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已有10座核電反應堆機組在執行,總裝機容量達到600萬千瓦,其中三代堆有4臺,壓水堆沸水堆重水堆石墨氣冷堆各一臺,這也是四種主流的三代反應堆。四代堆共有六臺,包括三種快中子反應堆系統和三種熱中子反應堆系統,即鈉冷快堆鉛合金冷卻快堆氣冷快堆超高溫堆超臨界水冷堆和熔鹽堆各一臺。

不過,這十臺反應堆全是不一樣的型別,從這個佈置就能看出,這些個反應堆全都是試驗性質的,主要是用來給研究人員們刷經驗的,以及作為技術儲備。當然,這些核電站在進行各種試驗的同時,也承擔了為整個基地以及附近地區提供電力的任務。

這個反應堆數量已經不少了,比起20世紀末的圖朝還多,能在十三年裡建成10座反應堆,除了那些完善的後世資料之外,成本超低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此時的鈾礦超級便宜,人工成本也非常低,文明學校的學生和勞改犯們都是不需要給工資的。

另外嘛,就是有錢任性。中國在一戰裡可是賺飽了,不但同時向協約國和同盟國兩頭狂賣軍火和物資,還自己下場打金。中國潛艇部隊在大西洋上大肆獵殺鴉片牛的運金船隊,光是這一項,就有2822噸黃金和53450噸白銀進賬。這筆橫財除了分給海軍五分之一作為特別經費,其餘部門都是人人有份,個個不落空,其中科研部門和教育部門拿得最多,黑科技這塊就分到了10,是除了海軍之外最多的。

有了這筆橫財,在加上其他的財政撥款,科學院和工程院自然財大氣粗,既然有這麼多型別,又各有優勢,那就十種一起上好了咱們慢慢的玩,慢慢的選。有錢,就是任性

六臺四代堆最晚的也已經建成了半年以上,經過這些年的研究和觀察,氣冷快堆脫穎而出,它的各方面效能都很強,結構最簡單,最關鍵的是它的結構具有固有安全特性,即使在最嚴重事故情況下,也不會發生堆芯融化等傳統風險。

文總,到目前為止,六臺四代堆執行情況良好。比起三代堆,這些新式系統在永續性安全性可靠性經濟性抑制核擴散與物理防護上都有了重大的改善。按照我們核工業部的計劃,會再對這六臺反應堆進行為期一年的實驗和觀測,如果沒有意外的話,就會正式定型,進行商業化推廣。陪同文總的核工業部部長薛鼎在旁邊介紹起來。

因為核工業的特殊性,所以中國把相關的事務都劃給了核工業部這個新成立的機構統一管理,該部全權負責從鈾礦開採提煉到核電站的相關產業統籌和管理,以及核物理方面的研究管理工作。該部由國務院直轄,同時在業務上也受中央軍委指導。

按照現有的資料,我們主要選擇的是兩種作為主要推廣專案,氣冷快堆和超高溫堆。氣冷快堆的價效比最高,它能實現燃料增值,而且具有良好的固有安全特性。其次是超臨界水反應堆,這是熱堆,這種堆型除了發電之外,還可以製取鈽239或大量產氦。我們準備把這兩種配合使用薛鼎說道。

比起第三代反應堆,第四代反應堆無論在安全性還是熱效率上肯定都高得多,但同是第四代反應堆,效能也還是有差別。比起熱堆,快堆的優勢大多了,最大優勢就是它的核燃料能增值,準確的說,它是可以把正常情況下不能進行裂變反應的鈾238當燃料。

它在執行時一方面消耗裂變燃料鈾235或鈽239等,同時又生產出裂變燃料鈽239等。而且產出大於消耗,真正消耗的是在熱中子反應堆中不能利用的且在天然鈾中佔99。2以上的鈾238,鈾238吸收中子後變成鈽239。在快堆中,裂變燃料越燒越多,得到了增殖,所以快堆的全名為快中子增殖反應堆。

由於它是增殖堆,裂變燃料實際不消耗,真正消耗的是鈾238,所以只有鈾238消耗完了,才會停止迴圈。理論上,快堆能將鈾資源的利用率提高到100,但考慮到加工處理中的損耗,一般來說可以達到8090的利用率,是壓水堆燃料一次透過的利用率的160200倍。利用率提高了,貧鈾礦也有開採價值。這樣一來,從世界範圍講,鈾資源的可採量將提高上千倍。

按照核工業部的計劃,是準備將快堆和熱堆配合使用。最早的超高溫熱堆只能產氫,而目前使用的這種是21世紀末期的改進型,就可以產氦,這種反應堆主要是用來製取鈽239或氦氣。因為現在中國大力發展飛艇,對於氦氣的需求量很大,而地球上氦氣資源90都在美國地盤上,雖然現在中美關系良好,而且大多數氦氣資源都被天頂星財團控制,但狡兔三窟才是王道,原料的來源最好多樣化。另外,鈽239也是重要的核原料。

氦氣雖然重要,但鈾礦資源也很重要啊,所以也不能全部搞成熱堆,兩者配合才是最好的。如果把快堆也建立起來,就可以將熱堆執行後產生的工業鈽,以及熱堆不能燒的鈾238作為快堆的燃料,這樣就形成了良性循環。

另外說到鈾礦,就順便提一下目前的情況。這十幾年來,經過的從世界各地的連挖帶採,中國現在已經囤積了260萬噸左右的鈾礦石。原本的計劃是在十年內收集400萬噸鈾礦,而目前只完成了原定計劃的七成不到,這讓文總很是鬱悶了一番。

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本位面一戰延續的時間太長了,搞得很多鈾礦產地的生產都受了很大影響,現在南非那邊都沒還沒恢復到戰前的水平呢。

目前收集到的這些鈾礦大部分出自加拿大澳洲與南非。這三國的鈾礦估計被他搜刮了近六成以上,但因為一戰的原因,這三個國家為了幫助牛老大,國內生產都大受影響。特別是南非,因為鬧獨立,鈾礦的生產銳減到戰前的十分之一,到現在都還沒恢復元氣。而加拿大和澳洲雖然在戰後恢復了生產,但因為大量的人員傷亡,其產量也無法讓文總滿意。

於是在戰後這兩年來,文總一方面透過和英國的協議,到澳洲和加拿大購買礦山,並從國內派遣人員過去開採主要是勞改犯和文明學校的學生。另一方面就將鈾礦的採購主力轉向了美國歐洲中非與西南非,最近又加上了停止了紅白歌會的蘇聯和白俄。

令他驚喜的是美國果然工業基礎深厚,採礦動作甚快。也許是因為戰後經濟下滑的原因,他只是稍稍提高了採購價格,美國人就拼命的四處探礦採礦並出售給他,三年內他已經從美國買到了接近50萬噸的鈾礦,美國礦工的效率當真是高昂之至。

這樣下來,估計再花個四五年左右就可以把美國境內的易開採鈾礦搜刮得差不多了。當然這這是指美國本土的,美國的西非三州以及他們的西非三小弟,也有不少鈾礦,這些鈾礦就不是幾年內能挖完的了。因為這些地方太落後了,工業水平太低,除非大規模投入,否則產量根本上不去。

歐洲的動作就比較慢了,當然這也可能是因為歐洲鈾礦儲量較小較為分散的緣故。而中非與西南非那邊,因為開發程度比較低,所以速度也比較慢。蘇聯和白俄因為死的人太多了,勞動力不足,效率也不是那麼高,白俄這邊還好,都快成中國的傀儡國了,人不夠沒關係,中國直接派人過去挖就是。但是紅毛熊那邊就麻煩一些,他們可不願意讓中國這邊的人大量進入。

文德嗣預計大概還有十五年到二十年的安全時間可以讓他繼續滿世界搜刮鈾礦,以及其他資源。因為按照目前的情況推測,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肯定會發生的,到時候海外資源就有很多無法保障供應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本位面的一戰可以爛尾了的,一場沒有輸贏的戰爭,無論哪一方都是不滿意的。

再加上一戰結下的大仇,如果不分出個勝負,估計大夥心裡都不會平衡。不做過一場是不可能的。按照現在的發展來說,等到雙方舔好傷口,估計要十年以上,加上戰爭裝備也起碼要五年。也就是說,至少還有十五年的和平時光。當然,這個和平只是相對世界大戰而言,小衝突就不用說了,一直就沒斷過。比如非洲和印度這些地區的人民,為了爭取獨立自由,一直在於萬惡的殖民主義者進行著可歌可泣的鬥爭。

不過二戰的具體爆發時間,就不好估算了,因為本位面的歷史已經面目全非了,原時空帶過來的那些關於社會方面的歷史資料幾乎全都作廢了。而且戰爭的導火索往往是一些小事,所以真的很難估計。

但再怎麼看,也至少還有十五年的時間來搜刮。根據目前的採購速度,在這期間他應該是有機會收集到九成以上的海外鈾礦。當然,這只是指地表淺層的易開採鈾礦而已。根據星科公司的資料記載,全地球易開採鈾礦的儲量大約是800萬噸左右,但可開採的全部實存鈾礦卻是在6000萬噸左右。所以即使他買完所有易開採鈾礦,歐美列強真要窮搜世界還是可以挖出不少鈾礦的,當然這開發成本與所需要的技術就高了。

此外,人革聯小弟們地盤上的鈾礦雖然都不算多,但是蚊子再小也是肉,自然也全部包給大哥了。最後不用說的是,中國境內的鈾礦自然是一律禁止出口,甚至現在都還沒有進行開採。

共和2765年西元1924年1月18日,塔克拉瑪干沙漠,3505基地。

3505基地位於新疆省渠犁市名字取自秦漢時期的渠犁國,轄區範圍相當於圖朝的巴音郭楞州且末縣西北100公里左右,塔克拉瑪干沙漠的中心。

這座基地建於1916年1月,1919年8月正式建成啟用。沒錯,這裡就是中國的核武器實驗基地。雖然它在名義是羅布泊基地的一部分,但兩者隔著幾百公裡的距離,所以如果誰要去羅布泊附近找它的話,那是打死都找不到的。

要在沙漠中間搞建設,那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別的不說,單單是那條公路就花了不少的力氣。所以這座基地雖然不算大,卻足足搞了三年半,要知道,首都漢京的建設也不過才用了四年而已。

在完成了對羅布泊基地的視察之後,文德嗣開了一個座談會,與大家進行了三個多小時的交流。之後在基地開了個晚宴,與基地全體研究人員共進晚餐。

今天一早文德嗣就乘坐飛艇來到了這個位於大沙漠中間的基地,而且今天來的還不止是文總,國務院總理張立錚總參謀長辛傑已經陸海空三軍大佬都一個不拉的來了。

能讓這些高層全都跑到這個鳥不拉屎的地方,當然是有極為重大的理由。沒錯,他們今天就是來觀看本位面的人類歷史上首次核爆炸。

在距離基地60公里之外,就是核爆實驗場。此時這座實驗場裡面修了很多建築,有住宅樓,有工廠,有倉庫等等,除了沒有人之外,完全就是一座完整的小型城市。在這座即將毀滅的城市裡,還放置了很多動物和各種檢測儀器和感測儀器,光是攝像頭就有好幾百個。

在城市中心的廣場上,豎立著一座60米高的細長鐵塔,鐵塔上面放置著一個黃色的圓桶。

文總,螢幕中間這個黃色的圓桶就是本次試爆的核裝置基地負責人於建成少將向文德嗣介紹道。

嗯,我們現在有多少了另外它們有多大多重文德嗣看了看螢幕上的核裝置,問道。

文總他們當然不會在現場去看,他們這會兒都在堅固的地下掩體指揮部裡。在地下並不影響觀看,這裡到處都是攝像頭。

我們現在一共有四顆核爆裝置,兩顆槍式鈾彈與兩顆內爆鈽彈,它們的直徑在60釐米以內,長度在200釐米以內,沒有一顆重量大於2000公斤,體積大小完全可以由現有的轟炸機攜帶投擲。負責人於建成少將興致勃勃的說道:不過這四顆都是要拿來試爆測試數據的,因此都都是桶狀的原爆裝置,而不是空投炸彈設計,所以還不能叫原子彈

直徑在60釐米以內,長度在200釐米以內,不到2000公斤嗯,這就很不錯了對於這個答案,文德嗣非常滿意。

要知道,原時空美國的第一批正式原子彈重量都在4000公斤以上,長度超過三米,因此只有b29轟炸機才能投擲。

中國能在一開始就把原子彈作的這麼小,主要原因有兩個。其一,文德嗣時間充分,不需要進行高安全係數的超量設計,只要會爆,能測試收集資料就好。其二,有大量的後面相關資料提供意見與研究方向,核武器研究所3508所的傢伙們早已經把次臨界試爆玩了上千次了。

所謂的次臨界試爆,就是不會發生核爆的試爆。簡單來說,就是把一顆核彈抽掉其鈾核或鈽核,代之以同樣形狀的鋼塊進行試爆。這種不會發生連鎖反應的試爆就是次臨界試爆。也就是說,這是要測試由炸藥群構成的原子彈扳機組的效果的試爆。

當核試爆次數夠多,相關引數收集足夠的時候,就不需要進行實際的核試爆了,只要進行次臨界試爆就可以慢慢改善核彈的設計。次臨界試爆的特點是,它本質上只是炸藥引爆,和試爆炮彈與炸彈是一樣的,因此只有幾十上百公斤的炸藥爆炸,所以無法被偵測,或者說無法將其與一般炸&彈試爆中分辨出來。

實際上,內爆壓縮是原子彈設計上最困難的一步。其主要問題有二,其一是如何讓炸藥同時或者按預定時間起爆,而其誤差精度必須達到0。11微秒級。其二是如何決定炸藥塊的形狀,以讓能量能均勻的,或者按照需求的向預計的爆心壓擠。這兩個條件將決定原子彈是否能有效引爆,是否能完全利用核反應物質,是否完全發揮威力。

而這個關鍵技術和核原料是沒有關係的。即使沒有鈾核或鈽核也可以進行,因此可以專門分出一組人馬單獨負責,和核材料的提煉平行發展,同時進行,以縮短整體計劃的發展時間。

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若能精確控制起爆時間,就可以做出可調威力的原子彈。比如調整其中某些炸藥塊的引爆時間可以改變最終壓縮率與壓縮形狀,從而降低爆炸威力。一個原子彈的理論威力上限受核裝藥與原始設計而無法增加,但卻可以縮減。因此可以把一個一萬噸的原子彈,經由精確調整各炸藥塊的起爆時間,將其威力降低,就可以形成1萬噸8千噸5千噸3千噸1千噸這樣的多個級距選擇。這在某些時候會有很大的戰術用途。

當然,要完成這種任務,必須是專業的爆&破&專家,一般人是玩不轉的。因此在核武器研究所成立時,中央就在裡面成立次臨界試爆組,塞進了幾十名爆&破&專家與火工品專家,外加幾名負責協助聚焦曲面計算,以及研究爆轟物理的數學家與物理學家。

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用車床大量加工製造各個形狀的鋼塊銅塊鎢塊等不同硬度的金屬,形狀主要是球形或是橢圓形,然後設計製造與組合各種形狀和效能的炸藥塊,進行爆炸能量聚焦,對這些鋼球進行內爆壓縮測試。這個小組的任務目的,就是設計出以最小的炸藥量,把指定體積的鋼球壓縮到最小的炸藥形狀與配置方式,另外他們還要設計各種曲面與聚焦方式來加強效果。

自從核武器研究所成立以來的七年時間裡,這批人每兩天就要進行一次爆炸試驗,平均每月都要進行十五次試驗,到現在為止,他們已經進行了超過1300次以上的次臨界試爆。其結果就是這些人已經把炸藥玩出花了,他們甚至號稱可以把鋼球炸成任何指定的形狀與大小。有了這批專門玩弄炸藥搞內爆的專家大腕,甚至在武器級高濃縮鈾和鈽還沒有出現的時候,原子彈相關的核心扳機組的大致設計就已經完成了,並且還不斷精益求精。

有了這批經過千錘百鏈的內爆專家,再加上一連串的試爆實驗與資料收集,要是還不能把原子彈的體積縮小那才是怪事了。不過,對於文德嗣來說,原子彈只不過是開始而已,他並不喜歡這種第一代核武器。

文總不喜歡原子彈,這並非是出於人道主義,他腦子裡向來缺乏人道主義的概念。所謂使用核武器的人道問題,並不在他的考慮範圍內。在他看來,軍隊就是暴力機器,殺人才是他們的本職工作,至於什麼手段並不重要,無論是古代用大刀長矛殺人,還是現代用機槍大炮飛機坦克殺人,都不會比用原子彈殺人更人道。所謂的核生化武器不該使用的看法,在他看來要不就是完全的偽善,要不就只是用來束縛對手的說法而已。

因為原子彈這種東西,雖然殺傷力稱得上大殺器,但是副作用也太強了。他是要當征服者,而不是毀滅者,要是打下的地盤成為一片廢墟,還很長時間不能用的話,那不是虧本買賣嗎這種玉石俱焚的事情,文總毫無興趣。

所以原子彈這種東西對於他來說,也僅僅只是技術儲備,反正現在至少還有十五年的和平時間,他有足夠的把握,在這段時間裡把副作用小得多的後續產品搞出來,哪怕最乾淨的第四代核武器搞不出來,第三代還是沒問題的。原時空的美國從第一代武器到第三代核武器也只用了18年時間,這還是完全自己摸索的條件下,本位面條件更好的中國,沒理由十五年時間還搞不定第三代核武器。一般炸&彈試爆中分辨出來。

實際上,內爆壓縮是原子彈設計上最困難的一步。其主要問題有二,其一是如何讓炸藥同時或者按預定時間起爆,而其誤差精度必須達到0。11微秒級。其二是如何決定炸藥塊的形狀,以讓能量能均勻的,或者按照需求的向預計的爆心壓擠。這兩個條件將決定原子彈是否能有效引爆,是否能完全利用核反應物質,是否完全發揮威力。

而這個關鍵技術和核原料是沒有關係的。即使沒有鈾核或鈽核也可以進行,因此可以專門分出一組人馬單獨負責,和核材料的提煉平行發展,同時進行,以縮短整體計劃的發展時間。

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若能精確控制起爆時間,就可以做出可調威力的原子彈。比如調整其中某些炸藥塊的引爆時間可以改變最終壓縮率與壓縮形狀,從而降低爆炸威力。一個原子彈的理論威力上限受核裝藥與原始設計而無法增加,但卻可以縮減。因此可以把一個一萬噸的原子彈,經由精確調整各炸藥塊的起爆時間,將其威力降低,就可以形成1萬噸8千噸5千噸3千噸1千噸這樣的多個級距選擇。這在某些時候會有很大的戰術用途。

當然,要完成這種任務,必須是專業的爆&破&專家,一般人是玩不轉的。因此在核武器研究所成立時,中央就在裡面成立次臨界試爆組,塞進了幾十名爆&破&專家與火工品專家,外加幾名負責協助聚焦曲面計算,以及研究爆轟物理的數學家與物理學家。

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用車床大量加工製造各個形狀的鋼塊銅塊鎢塊等不同硬度的金屬,形狀主要是球形或是橢圓形,然後設計製造與組合各種形狀和效能的炸藥塊,進行爆炸能量聚焦,對這些鋼球進行內爆壓縮測試。這個小組的任務目的,就是設計出以最小的炸藥量,把指定體積的鋼球壓縮到最小的炸藥形狀與配置方式,另外他們還要設計各種曲面與聚焦方式來加強效果。

自從核武器研究所成立以來的七年時間裡,這批人每兩天就要進行一次爆炸試驗,平均每月都要進行十五次試驗,到現在為止,他們已經進行了超過1300次以上的次臨界試爆。其結果就是這些人已經把炸藥玩出花了,他們甚至號稱可以把鋼球炸成任何指定的形狀與大小。有了這批專門玩弄炸藥搞內爆的專家大腕,甚至在武器級高濃縮鈾和鈽還沒有出現的時候,原子彈相關的核心扳機組的大致設計就已經完成了,並且還不斷精益求精。

有了這批經過千錘百鏈的內爆專家,再加上一連串的試爆實驗與資料收集,要是還不能把原子彈的體積縮小那才是怪事了。不過,對於文德嗣來說,原子彈只不過是開始而已,他並不喜歡這種第一代核武器。

文總不喜歡原子彈,這並非是出於人道主義,他腦子裡向來缺乏人道主義的概念。所謂使用核武器的人道問題,並不在他的考慮範圍內。在他看來,軍隊就是暴力機器,殺人才是他們的本職工作,至於什麼手段並不重要,無論是古代用大刀長矛殺人,還是現代用機槍大炮飛機坦克殺人,都不會比用原子彈殺人更人道。所謂的核生化武器不該使用的看法,在他看來要不就是完全的偽善,要不就只是用來束縛對手的說法而已。

因為原子彈這種東西,雖然殺傷力稱得上大殺器,但是副作用也太強了。他是要當征服者,而不是毀滅者,要是打下的地盤成為一片廢墟,還很長時間不能用的話,那不是虧本買賣嗎這種玉石俱焚的事情,文總毫無興趣。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所以原子彈這種東西對於他來說,也僅僅只是技術儲備,反正現在至少還有十五年的和平時間,他有足夠的把握,在這段時間裡把副作用小得多的後續產品搞出來,哪怕最乾淨的第四代核武器搞不出來,第三代還是沒問題的。原時空的美國從第一代武器到第三代核武器也只用了18年時間,這還是完全自己摸索的條件下,本位面條件更好的中國,沒理由十五年時間還搞不定第三代核武器。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