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說這把摺扇的做工很好,扇骨都是象牙雕刻而成,而且每一支扇骨上都有精美的紋飾。先不說扇面,單這扇骨就堪稱象牙雕刻中的精品。摺扇又叫紙扇、掐扇、聚頭扇、聚骨扇等等,除了扇骨,扇面也是最主要的組成部分,扇面一般有兩種材料製作,韌紙或者綾絹。我們看到這這把摺扇扇面是韌紙的,也正因為是韌紙,才更容易在上面題詩作畫,摺扇的文化價值才得以體現。”老王一改前幾天直入主題一針見血的風格,未入主題之前先打了一手太極,介紹了一下摺扇的基本知識。當然他這番介紹是給臺下的觀眾聽的,那些評委自然早已瞭解這些膚淺的古玩知識。

臺下一片安靜,大家都在靜靜聽著老王婉婉道來。所有人都知道,等介紹完這些基本的知識,就該著是發力的時候了,這位不起眼的中年人指不定會道出什麼驚人秘密呢。

老王繼續往下說:“關於摺扇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從11世紀的時候由日本傳到高麗,再由高麗傳到中國;還有一種說法,說摺扇發源於中國,並非來自東瀛外邦,樂府詩集中就有:‘疊扇放床上,企想遠風來。輕袖佛華妝,窈窕登高臺’的詩句。詩句裡德疊扇就是指摺扇。疊,自然就是重疊、摺疊的意思。具體到今天這把摺扇呢,我剛才已經仔細看過,是一把非常了不起的扇子,上面除了有清代著名畫家郎世寧的親筆畫之外,還有康雍乾三代皇帝的收藏印,另外還有清末著名將領曾國藩、民國大總統馮國璋的收藏印,傳承有序大有來頭。公正的說這把扇子的確不錯,其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已經遠遠超出本身的收藏價值和使用價值,或者說這把天價的摺扇天生就不是用來使用的,而是用來收藏的。不過呢,經過我剛才的觀察,這把天價摺扇還是有一些小瑕疵的。”

老王說到這裡才算進入正題,他一說到瑕疵,接下來估計就是要挑這把摺扇的毛病了。臺下觀眾和評委交頭接耳,不知道這位前幾天紅極一時的老王今天還會有什麼驚人的鑑定。這把摺扇不知不覺被他推上了風口浪尖……

老王對臺下的騷動置之不理,依然自顧自說道:“我們先看這把摺扇的扇骨,它是由十三根象牙雕刻而成,而且每一根扇骨上都刻滿花紋,給整個扇子增添了生動的一筆。現在問題就出在這十三根扇骨和扇骨上的雕刻上面。象牙製品年代久了以後會出現變色,表面開始泛黃,再由淡黃變成薑黃、深黃,並且隨著年代的增長象牙製品的表面還會出現細微的裂紋,我們把這種裂紋叫雀絲,年代愈久雀絲愈多、愈密、愈深。我們仔細觀察這十三根象牙扇骨的話,會發現其中十二根扇骨的顏色和雀絲基本一致,唯獨左邊倒數第二根扇骨顏色略淺,雀絲也略少。這至少說明一個問題:這十三根扇骨不是一整套,或者說不是一次性製作出來的,左邊倒數第二根應該是在原配的那根毀壞之後再後配上去的。我們再看扇骨上面的紋飾,渾厚質樸、構圖飽滿,而且線條剛勁有力,這是典型的明代雕刻紋飾的特徵,而左邊倒數第二根扇骨,雖然圖案跟其它扇骨一樣,但是雕刻技法差異明顯,線條剛勁有力的一面沒有顯現出來,這進一步證明了左邊倒數第二根扇骨屬於後配。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這把摺扇的扇骨不是清代郎世寧作畫時才製作的,應該是早在明代的時候這些扇骨就已經製作成了,當時可能配有另一張扇面,後來扇面損壞,才和郎世寧的扇面組成一把新的摺扇。明英宗據說特別喜歡摺扇,並把摺扇當成了隨身攜帶的裝飾品,受他的影響,明代才掀起了一股佩戴摺扇的熱潮,這股熱潮一直延續到清代,於是電視裡乾隆爺下江南時手裡總少不了一把摺扇。所以這十二根扇骨源自明代是有歷史依據的,而且扇骨上的雕工也明顯是明代的風格。唯獨左邊倒數第二根扇骨不是,看它的顏色和雀絲的細密程度,應該是民國年間後配上去的,這樣一來,這把扇子的完整性受到了破壞,其收藏價值也要打一些折扣。至於扇面嗎,沒的說,無論是郎世寧的繪畫,還是幾個收藏印章都是真的,尤其是康雍乾三代皇帝的收藏印,故宮博物院有檔案和物證,和原印章一般不二,絕對是實實在在的真品。”

老王剛剛說完,臺下霎時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高人就是高人,不服不行,同樣地一樣東西,別人看的是扇面,是郎世寧不朽的作品,是幾個不同尋常的收藏印,而高手在意的地方則是扇面之外的扇骨,並能從看似基本一致的十三根扇骨中發現略微有區別的一根。什麼叫功力,這就叫功力。能從不可能中尋找可能,能在細微中發現差異。

伍子和老吳遠遠地對望一眼,他們都從對方眼裡看到了一絲的得意,老王的話等於直接將這把摺扇打進了十八層地獄,基本上失去競爭第一的能力。看來千里迢迢把老王從浙江請來真是請對了,這人看著不起眼,實際上心機深重,對於古玩的見解更是博大精深。人不可貌相,這句話用在老王身上再合適不過。

掌聲過後,主持人又出面穩定了一下局面,鑑寶繼續進行。這次發言的是走馬燈的主人,伍子先前見過的那位白白淨淨的戴著一副眼鏡的中年人。他“攻擊”的物件是雍正壽桃粉彩大碗。這位中年人開門見山指出一點:瓷器上的壽桃在雍正和乾隆年間是有規矩的,雍正年間的瓷器壽桃是八個,乾隆年間的瓷器上壽桃都是九個,這就是所謂的“雍八乾九”。這只雍正粉彩壽桃大碗,壽桃的個數是九個,僅這一點就說明這件瓷器有問題,因為它違反了時代留下的印記和規律。

走馬燈主人的發言引起了在場不少觀眾的共鳴,來觀看這次決賽大會的觀眾幾乎都是業餘的收藏愛好者,對於古玩的鑑定知識多少也懂一些皮毛。“雍八乾九”這樣的普遍的規律性的東西,不少觀眾還是瞭解的。決賽場地上出現了這麼一件意外的瓷器,自然引起了他們極大的興趣。是贗品矇混過關到了決賽,還是真品打破了常規?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粉彩壽桃大碗的主人是一位少婦,她也是決賽場上十八個人當中唯一的兩個女性之一,另外一個女性是犀角杯的主人。這位少婦約莫三十四五歲,長相一般,不過穿著非常考究,皮膚保養的也非常好,一看就是一位養尊處優的太太。這位少婦見有人奔著她的粉彩大碗來了,趕緊出言解釋:“我這只大碗是雍正朝的,但是它也確確實實是九個桃子,臺下各位評委老師都鑑定過了,絕對是雍正年間的瓷器。只能說我這件壽桃大碗打破了常規,打破了人們長久以來的認識。”

主持人見少婦發言,也跟著解釋幾句:“的確是這樣,這件粉彩壽桃大碗各位評委已經進行了仔細地鑑定,確實是雍正朝官窯的精品。這只大碗可以說打破了人們長久以來對雍乾兩代壽桃瓷器的認識,是具有開創性的一件精品瓷器。上海市博物館也有一件樣式相同的粉彩壽桃大碗,其價值已經過億。今天我們看到的這件粉彩大碗樣式和品相都不輸於博物館陳列的那件,拿到拍賣行的話拍價過億一點都不奇怪。”

主持人的話猶如一塊石子投進平靜的湖面,觀眾席一片沸騰。這只大碗的存在不僅打破了“雍八乾九”的傳統,而且其本身的價值也令人咋舌,剛才還不被人所重視的粉彩大碗轉眼間成了奪取冠軍的大熱門。無論是經濟價值還是收藏價值,這件大碗都有奪取第一的實力。

伍子在旁邊暗暗好笑,他懷疑這是一出雙簧。走馬燈的主人這小子很可能是個託,名義上實在挑粉彩大碗的毛病,實際上是在給它表現的機會。主持人的解釋則把粉彩大碗推向了高潮,這只原來不起眼的大碗一下子從角落裡走向受人矚目的位置。這出雙簧演得還真不錯,竟然把主持人也給利用了進去,可以預見這個粉彩大碗的主人沒少在這上面下功夫。區區一個鬥寶大會,不知溶進了多少權術,溶進了多少勾心鬥角。

粉彩大碗這一段翻過去,又有幾個藏友陸續發言,不過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情,遠沒有前幾個人的發言精彩。不知不覺已經到了中午,主持人宣佈大會暫時停止,中午休息兩個小時,然後繼續進行。臺下觀眾和評委相繼離場,伍子和老吳還有老王也跟著其他參賽者一起離開前臺。工作人員告訴他們在附近的一家飯店預備好了午飯,參賽者可以前去免費就餐。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