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光你收拾好沒吳國棟在客廳裡看著午間新聞,一邊喊著正在衛生間洗漱的兒子吳曉光。

哎呀,爸,你別著急啊,我正刷牙呢吳曉光含糊不清的聲音從衛生間裡面傳出啦。

這小兔崽子。吳國棟不滿的嘟囔著,轉而又衝著衛生間喊道:你可得快點啊等下別賣光了

知道啦吳曉光道:不能賣那麼快啊這是歷史讀物,又不是其他暢銷書,放心,肯定賣不完。

然而一個小時後,吳曉光傻傻的站在新化書店門前,神情沮喪。

他已經跑了三個書店了,毫無例外的明朝那些事兒都賣光了,剛開始的時候,吳曉光的內心還很堅定,這家沒有,換一家就是了,可是一連跑了三家,就連市區最大的新化書店也沒有,這下子他是徹底的蒙圈了。

沒錯,吳曉光想的一點都沒錯,明朝那些事兒是歷史讀物,銷量肯定不如暢銷書,但是他忽略了一點,出版商會對這本書的銷量進行市場評估,如果估計銷量會減低,那麼相應的出版也會減少,所以,不管銷量如何,比例是絕對正常的,不會出現滯銷的情況。

所以,吳曉光錯誤的預計導致他空手而歸,他已經能夠想象得到,回家之後,他將面對父親的怒火和無止無休的嘮叨

其實,就連出版商也對明朝那些事兒的情況估計錯誤了,他們認為明朝那些事兒的最終銷量應該會在三百五十萬冊左右。為了保險起見。所以首印只印了二百萬冊。這二百萬冊還包括了網上預訂的那五十多萬冊,也就等於,第一批整個華夏也只是投入市場一百五十萬冊而已。

整個華夏的書店很多,一百五十萬冊分散開來,其實也被稀釋了,最重要的一點是,他們還是低估了百家講壇的力量,在很多人眼中。明朝那些事兒是早晚要進入百家講壇的,所以,這本書的受眾其實是很廣的。

不管是年紀大一些的,還是歲數小一些的年輕人,甚至是學生,都對明朝那些事兒充滿了喜愛,還有很多單位,學校,都大量的採購以充實書庫。

所以,在各種因素的結合之下。明朝那些事兒竟然在不到六個小時之內,出現了整個華夏脫銷的狀況

夏靜在知道這個情況之後。把負責出版的主管狠狠的一頓訓,面對大小姐的怒火,主管只能默默的承受著,同時也萬分慚愧,看來和大小姐比,還是差的很多啊。

加印趕緊加印

這個情況很快就被記者瞭解到,報紙上面是沒有訊息了,但是網路上面,卻很快的就爆出了這個訊息。

在華夏娛樂網上面,這件事情被放在了頭版精彩導讀。

扶搖新書竟然在不到一天脫銷

接下來,就是記者在市場採訪調查的內容和經過,明確的說明,記者在本市的三十二家書店做了調查,明朝那些事兒已經全部售罄,據說出版社正在緊急加印中,根據華夏娛樂網其他外派記者的調查,很多城市都出現了類似情況,並透露出,首印二百萬冊,已經銷售一空。

看到這個訊息,網友們又開始本能的吐槽了。

逆天啊逆天歷史讀物居然能夠首日銷量這麼多,這好像是歷史上最瘋狂的一次吧

樓上說錯了,不是日銷量,第一天還沒結束就賣光了這成績咋算

歷史讀物中,好像只有三國演義的銷量最高,現在已經累積達到五千萬銷量了,但是,這是多少年的累積啊明朝那些事兒如果不是首印太少的話,估計這一天就能賣出兩百五十萬冊,應該不是吹噓吧

不過話說回來,東文出版集團這次是怎麼了居然能夠犯這麼低階的錯誤真是讓人費解啊。

誰能想到啊,歷史讀物,而且還是正史能夠賣這麼些你看書店的銷售場面,只能說是熱烈,根本就談不上火爆,誰能想到銷量這麼爆棚

成批購買也是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之一,學校,企事業單位,都紛紛購進明朝那些事兒作為內部讀物,只能說,明朝那些事兒的受眾太廣了,這本書適合所有的華夏人,而且之前已經取得了成功,很對讀者的胃口,是屬於歷史正史的創新之作,能取得這樣的銷量,一點也不足為奇。

網友們盡情的在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觀點,紛紛吐槽,十分熱烈,同時感到振奮的,還有大批的歷史讀物作者。

這些作者是大部分都是兼職的,怎麼說呢,寫書並不是他們唯一要做的事情,他們的本職工作各種各樣,又在大學當教授的,有在作協當領導的,有在學術會中搞研究的,有的還是報社雜誌的編輯等等。

他們也是這個圈子中有點名氣的人,他們都出版過歷史讀物,可是銷量都是不高,當然,這也是因為歷史讀物的市場份額本來就是極低的原因,一本歷史讀物能夠賣出五萬冊的銷量就算不錯了,如果有一本歷史讀物能夠賣到二十萬冊,那就是奇蹟了。

現在明朝那些事兒向他們展示了神蹟

沒錯,這個銷量在歷史讀物中,就是堪稱神蹟的表現

明朝那些事兒的神級銷量促進了所有歷史讀物作者的荷爾蒙分泌,激起了他們的鬥志,燃燒了他們的激情,更是讓他們看到了希望,他們似乎已經看到,歷史讀物的春天,到了。

有的作者因為銷量不佳而窮困潦倒,甚至有的作者已經準備要放棄了繼續創作歷史讀物,可是林笑,給他們帶來了新的希望。

不過所有人都清楚,這並不是意味著他們可以坐享其成,他們必須要用更嚴謹更認真的態度,來對待歷史讀物,否則有明朝那些事兒在這裡,他們是別想去的好成績的。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這也是一把雙刃劍,歷史讀物的春天來了,但是需要認真對待,需要尊重歷史,尊重讀者。

歷史讀物的春天似乎到了,但是果真是這樣嗎第二天,華夏日報的頭版,出現了這麼一條醒目的標題。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