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無廣告第五百三十三章風雲匯聚北洋滅六求訂閱求推薦收藏

1917年7月1日。徐蚌戰場上,國防軍已經取得了絕對的勝利。經過持續不斷的消耗,吳佩孚手中兵力已經不足十萬人,地域也從淮海地區被壓縮到安徽蚌埠地區。國防軍已經從四面將其合圍,北洋後勤供應也被切斷,吳佩孚已經插翅難逃。

江蘇戰場,曹錕處境也非常危險,尤其是淮安城丟失後,北洋軍失去了大量的輜重,更讓曹錕實力大減。國防軍兇猛的攻勢,使得曹錕一退再退。防線已經被國防軍壓縮了上百公裡。現在第四集團軍距離長江已經不足百里。

在徐蚌戰場取得絕對勝利之後,馮庸致電蔣百里,要求其減弱攻勢,將吳佩孚死死的困在蚌埠地區。對於名動天下的玉帥吳佩孚,馮庸是仰慕已久,像吳佩孚這樣的英明統帥,這樣被消滅太多可惜。更何況現在戰場上大局已定,北洋已經沒有翻盤的機會。也是國防軍收取戰爭果實的時候後了。而對馮庸來說勝利果實不只是地盤,還有北洋中有能力的優秀將領。北洋雖然體制僵化,但內部還是有不少優秀的人才。這些在原本歷史上產生更大影響力人就這麼銷聲匿跡對馮庸來說是一種損失。馮庸的野心很大,而且眼光早已經從國內看向國際,否則也不會如此大度的包容一切。在馮庸的心中始終堅信,大國就要有大國的氣度。

南京城外,北洋軍的陣地被接連不斷的突破。黨衛軍士兵悍不畏死,只要北洋軍露出一點破綻,就會被瘋狂的黨衛軍撕裂防線,導致戰線大範圍的崩潰。

蕭耀南感到焦頭爛額,如果不是黨衛軍沒有攜帶重型火炮,再加上人數偏少,現在南京城恐怕早已經被攻下了。就算是這樣,半天攻防戰,北洋軍竟然損兵達到了三萬人。要知道,整支黨衛軍也不過只有兩萬人出頭。

現在的南京城人心惶惶,北洋總督府的秩序一片大亂。對於北洋這樣獨立的地方政府來說,這無疑是滅頂之災。正所謂末路之下,人心思動。並不是所有人都想和北洋一塊走向滅亡。

當天下午,南京保衛戰的槍聲已經從遙遠的郊區到了城下,尤其是黨衛軍派出敢死隊炸塌城牆之後,南京城內終於達到了恐慌的地步。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在這種緊急的時刻,一些北洋官員秘密串聯起來,最終竟然發動了兵變,控制了北洋總督府,包括北洋總督馮國璋在內的北洋高層全部落入這些兵變官員的手中。這些官員掌握總督府之後,第一時間以北洋總督府的名義發出全國通電,要求所有北洋軍放棄抵抗,並接受北洋政府提出的一切條件。

這份電報一出,全國震動。所有人都知道這份電報意味著什麼。

訊息傳出,所有戰場全部停了下來。這則訊息太過驚人,所有人都觀望這個訊息的準確性。當馮國璋被軟禁的訊息傳出來之後,整個北洋軍都騷動起來。很多北洋將領都發電斥責這些官員吃裡扒外,以下犯上。甚至有脾氣火爆的北洋軍官聲言要率軍回援南京。

這些將領雖然意見各不相同,但是很大一部分軍官都選擇了沉默。北洋軍和國防軍的差異沒人比親身接觸過的他們更加瞭解,正是因為瞭解,他們才會選擇沉默。畢竟,並不是所有人都想死。

馮國璋被軟禁,北洋將領的主心骨就放在了曹錕的身上。當訊息傳開後,幾乎有半數的北洋將領致電曹錕,希望他能夠出來主持大局。其中幾乎包括了北洋九成軍官。

面對這種登高一呼的局面,曹錕罕見的沉默了。正是因為瞭解形勢,他才感到難以抉擇。曹錕一心想要當人上人,這個目的本來已經快要實現了。整個北洋系統都已經將他當做了下一代的領袖。但是北京政府的崛起讓這一切破滅了。現在他面臨兩個艱難的選擇:第一就是登高一呼,整個北洋所有的力量都整合大他麾下,然後和國防軍隊抗到底,以現在的局勢,恐怕就是他曹錕出面,整合北洋所有的力量,北洋也維持不了多久了。第二就是放棄這個機會,贊同南京政府的通電。最好的結果是他們這些高層大佬會到大城市做寓公。這一切如何選擇,就是曹錕這樣老狐狸一時也拿不定主意。

北京少帥府。

馮庸接到這個訊息的時候也很驚訝。兵變,竟然是在即將城破的時候發生,馮國璋也真是夠倒黴的,被屬下背叛,本身成為屬下們活命甚至獲得重用的籌碼,連死都變的困難。這對一個縱橫華夏十幾年的梟雄來說是比死都難受的局面。

少帥,我們現在應該怎麼做是不是應該對這份全國通電做出反應李洋問道。這個時候太敏感了。無論是李俊所在政務院還是黎元洪的總統府都不敢對這件事有絲毫反應。畢竟這關係到全國統一大局。

嗯,反應是必要的。我看可以肯定北洋的這份通電,但卻不需要給北洋考慮的時間了。給前線總指揮部發電,要求他們不要放鬆攻勢,北洋士兵一日不投降,國防軍就絕對不停止戰爭。馮庸沉聲說道。

現在的北洋已經失去了討價還價的資本,馮庸雖然看重北洋中的一些人才,但也只是看重,還沒到了為了這些人就改變自己作戰計劃的地步。

馮庸強勢通電對北洋來說是一種沉重壓力,不降就打乾脆的背後是無比雄厚的實力。

隨著馮庸最終下定決定,戰場上硝煙再起。北洋士兵的抵抗力大大下降。不時的有北洋部隊投誠,而且數量越來越多。

包圍圈中吳佩孚幾次想要突圍都以失敗告終。吳佩孚多次致電曹錕,希望其能夠站出來,為北洋的未來做個決定。

面對各方的壓力,曹錕終於在面對再次失利之後通電全國,代表整個北洋軍做出了投降的決定。

曹錕這個命令傳遍整個北洋軍的時候,很多北洋將領在心中松了口氣。畢竟面對必敗的戰爭誰也不想打。但也有不少死忠北洋的將領冥頑不靈,但這些畢竟是少數。對國防軍壓根就構不成威脅。

一隊一隊的北洋軍投降,軍官和士兵被甄別出來。高層軍官全部運往戰區總部。普通士兵願意從軍的,挑選精壯編入國防軍,不願意從軍的,發放路費遣返原籍。畢竟北洋的士兵是抓壯丁所得,這些士兵心中多有牽掛,在戰場上也難以有好的表現。再加上國內戰爭結束,國防軍肯定也要重新整編,一些不合格的士兵也將被剔除。對於這些降兵自然也就更加寬容。

北洋兵變,北洋軍投降的事情第一時間傳到了日本。日本天皇看到電報氣的差點掀翻御案。首相寺內正毅更是直接被罵了個狗血噴頭。為了限制國防軍發展,日本付出了不少的資源,尤其是為了加強北洋政府的實力而撥付的無息貸款,從目前的形勢來看,那些貸款全部打了水漂。現在日本不缺錢,卻也沒到錢財多的花不了。最重要的是,日本這些錢財花的一點都不值,和他們預想的一點都不一樣。反而因為他們的介入,中國更加快速的統一了。天皇深知一個統一的中國實力是如何龐大,就算是滿清如此軟弱腐朽的政府,因為是一個統一的國家,就算兵力羸弱,也依然是遠東大國。現在中國再次統一了,而統治者更是一向以強硬著稱的馮氏父子。這對同時遠東強國日本絕對不是件好事。畢竟一山難容二虎,中國和日本也不是一雄一雌。

自從鴉片戰爭之後,中國的當權者對列強就抱著一種本能的畏懼,這點從中國幾十年的對外戰爭就能夠看出來。後來日本崛起,尤其是甲午戰爭之後,日本也終於加入西方列強的行列,在中國這個宗主國頭上作威作福。不論是滿清權勢滔天的太后,還是中華民國橫向霸道的大總統,對於日本無不保持著敬畏之心。但是馮庸主導的北京政府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馮庸對外極為強硬,這點在對日關係上最為明顯。雙方之間不但爆發過邊界衝突,甚至還真刀真槍的幹了一架,國力佔據優勢的日本竟然被中隊打的落花流水,精銳陸軍損失大半,丟盡了帝國的臉面。現在世界強國中,也就只有日本在北京沒有大使館,中國政府似乎對日本非常不待見,更別說畏懼了。

日本高層很不理解,帝國的聯合艦隊經常在中國的近海活動,甚至時不時的做出挑釁的動作,雙方雖然沒有真刀真槍的開戰,但是在海上對峙也不是一次兩次了,邊界局勢緊張也時有發生。但是北京政府不但沒有被這種壓力鎮住,反而更加強勢。以日本的情報能力自然瞭解,這一切都是來源於那個幕後掌控一切的馮少帥。

全文字電子書免費下載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