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報該怎麼辦,又該刊載什麼樣的內容,關係到新君親政的大事。為此,蘇木實在被張太后和皇帝派來通政司做知事,弄出這麼一份全是吹捧聖君的報來,其實他還是有點心虛的。

即便吳大人在前面吸引了火力,可事情一旦暴露,難保他不會被文官們給挖出來。

這個時候,蘇木突然醒悟過來。張太后和皇帝其實還是很看重他的,為了保護他蘇木,將吳世奇也一道派了過來。

想到這裡,蘇木也顧不得撞了黴頭,大步走進廳堂裡。

朝兩人一作揖:屬下蘇木,見過華左通政,見過吳經歷。

吳世奇和華察都沒有理睬蘇木,依舊如紅了眼睛的公牛一樣相互對視,鼻子裡發出濃重的呼哧聲,顯然已經處於爆發邊沿。

蘇木故做鎮定地一笑,直起身來,又給兩人的茶杯裡續了點水。裝著若無其事的樣子,問:敢問二位大人,這一期的邸報究竟有什麼地方不妥

聽到他問,華察才狠狠地將剛出的樣稿扔在几上:這一期邸報中有一份上元知縣的摺子,說的是當地有個富戶以家中的土地抵押,購買三十臺織機,以高薪吸引織工。這份摺子,不能刊載。

蘇木聽到他說的是另外一件事,而不是對自己所編的邸報有什麼意見,暗自松了一口氣。

從几上拿起樣稿,翻到那一頁。

其實,這份摺子他也有些印象,說的是那個富戶見紡織有利可圖。將自己名下的土地低壓給出去,辦了起紡織廠。規模雖然不大,可一年下來,卻是種地的十倍之利。

至於他抵押出去的土地,錢莊的人拿了之後,也沒有僱人耕種,任由其拋荒。

理由很簡單南京的人工實在太貴。

一般壯勞力,若是去織造廠,或者去漕運上做工。只需兩三個月,就抵得上種地一年的收穫。

所以,種地的人也不多。大多數人家之所以沒有拋荒,不過是自種自吃。

這也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特有現象,這現象蘇木在後世已經看得多了。

這是純粹的經濟行為,別人也不好說什麼。

可問題是,那人宗族中的其他人見此人生髮得厲害,又沒有惠及宗族,起了嫉妒之心。就以此人荒廢田地,敗祖產的理由將他告了,說是要將這些土地都收回公中。

土地拋荒上幾年,肥力盡去,就算是徹底地荒廢了。

這事鬧上公堂之後,知縣也覺得實在是小題大做。就判那開辦紡織廠的富戶僱傭農戶,將荒廢的農田重新耕種起來。

蘇木當時之所以將這件事編進邸報中倒是沒有想太多,只是單純地覺得有趣。實際上,從明朝中期開始,資本主義的萌芽已經在江南蓬勃發展起來,逐漸影響到社會的各方各面。新的生產生活方式必然對相對而言還很閉塞僵化的社會產生一定的影響,想必已經有有識之士已經意識到這一點。

這件案子雖然不大,但卻有一定的代表性。涉及到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工農業產品剪刀差私有財權和宗法社會的矛盾衝突。

蘇木也是書生氣發作,隨手將這份奏摺收進本期邸報之中。在他看來,這是新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萌發的一個訊號,很有標本價值,且收藏一下,給後人留點歷史資料。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既然華大人沒發現這一期的邸報有什麼不妥當的地方,蘇木也沒有什麼好擔心的。

既然他不願意刊載這篇文章,不發就是了。

聽他說完話,蘇木笑著對華察道:華左通政可是覺得這事有什麼地方不對

華察哼了一聲:上元知縣作為一個地方官,獎勵農桑乃是地方正印官的職責。那個富戶棄弄經商,必須嚴辦。將他的摺子刊載在邸報上,豈不給天下人一個訊號,朝廷要鼓勵工商

蘇木這才恍然大悟,這個年代的工商業主地位很低。社會上的主流說法是,天下財富有一定之數,商人並不產生財富,屬於打擊範圍。

對朝廷來說,這是一個大是大非的問題,馬虎不得。

他忙道:這一期的邸報是由下官編纂的,既然華左通政這麼說,下官就將其撤下來,另外換一篇上去就是。

華察見蘇木這麼說,滿意地點點頭:好,就這麼辦吧。

怎麼可以這樣吳世奇正端起杯子喝水,聞言重重地往幾上一杵,訓斥蘇木:蘇木,本官以前還以為你是個有節氣的讀書人,卻不想你一味投上司之好,看看你現在的樣子,身上還有那一點像是讀書種子。這篇上元縣的摺子也沒什麼問題啊,那富戶的農田不是已經僱人耕作了嗎再說,如今的皇糧國稅大多以錢交納,又不一定非要實物

華察大怒:這不就是內閣討論過的那個一條鞭法嗎,這個新法先帝在時就說過,表面上看起來好象可以一舉解決朝政困窘,其實卻有許多漏洞和弊端,段不可行。

聽他這麼說,蘇木嚇了一條,這一條鞭法不就是他弄出來的嗎,只不過知道他蘇木是始作俑者的人並不多。

吳老先生反駁:怎麼就有漏洞了,本官在地方上任職一載,地方上完稅大多直接收取白銀和銅錢。至於實物,說實話,實在太麻煩,其中還有大量人力物力的消耗,那才是真正的弊端。

老先生也不是食古不化之人,在地方上做了一年官員之後,已經從一個理想主義者變成了實用主義者。

說到底,吳老先生的政治觀念和蘇木還有很多地方是一致的。

不過,這個時候的蘇木顧不得高興,他只是覺得老先生實在多事。華察要撤掉這份稿子,讓他撤就是了,你節外生枝做什麼

地方任職一載華察突然大聲冷笑起來:本官倒是忘記了,吳大人做過幾個月的揚州推官,後來甚至還貴為長蘆鹽運使司轉運使,都成封疆大吏了,好威風,好殺氣啊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