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看過地圖,說道:卿家,朕打算發兵入四川再進湖廣,可地圖所示,若想進湖廣,必經過鄖陽。你可到過鄖陽,那裡是否容易攻打

鄖陽雖是要道,但城防和長安潼關等地相比,要差許多,當初流寇攻打鄖陽之時,可以說如履平地,皇的大軍,估計一到,那裡的守軍,估計就得棄城而逃。張重安說道。

若果能如此,那可就好了。不過,熟話說的好,小心駛得萬年船,咱們不能大意,還得處處小心。我有個想法,過幾天,就發兵入川,料想那個時候,川中的百姓,一定會望風而逃,你帶著你的人,我再撥給你三百勇士,喬裝為漢人模樣,一起混到鄖陽城內,散佈我八旗勇士的厲害,給城內製造恐慌,等我大軍真個到來,你再裡應外合,配合大軍,奪下鄖陽。這可是大功一件,你若能辦到,朕保你為王。皇太極擲地有聲地說道。

多謝皇,奴才一定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張重安趕緊跪倒在地,叩頭說道。

好,你現在就下去準備,明ri就先一步出發,我們鄖陽見。

是,皇。

張重安先一步出發,前往鄖陽,皇太極也沒閒著,大隊兵馬收拾得當,開始往四川移動。

從長安入川,正常的走法自然是走漢中,從那裡入川。皇太極可沒有膽子穿子午谷走,那裡地勢狹窄,一旦有明軍埋伏,騎兵展不開,只有被動挨打的份。所以,他還是決定走大路。南下安康,再西去漢中。

直接南下。可以到金州,然後向東直接去鄖陽,但有一點,從安到金州的路。騎兵沒法走,整個都是伏牛山脈,步兵翻山越嶺無所謂,馬匹都得扔下。當年諸葛亮六出祁山,都沒說從那裡走。道理很簡單,不夠折騰的。

韃子不是流寇,自然不願鑽山溝子,研究一番,只能按照當年諸葛亮六出岐山的路線,向西繞個大圈,前往漢中。

大軍向西,一路之。少不得洗劫一番。不過現在想搶,難度就比較大了,百姓早已逃走。當年流寇作亂之時,陝西就折騰的不像樣子,老弱死了不少,剩下的。大多都是青壯,腿腳也快。在聽說韃子攻打長安的時候,能跑的。就全都跑了。

韃子來到天水,也沒搶到多少東西,倒是天水的守將,主持士兵和百姓在城據守。韃子連攻兩ri,也沒拿下天水。皇太極心中有氣,我攻長安攻不下來,也就罷了,你一個小小的天水城,我若是再拿不下,還有什麼臉面去攻打鄖陽。這次全當練兵了,不惜任何代價,也要拿下天水。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有了皇太極的死令,韃子自然要拼死攻城,天水城也沒有多少火炮,全靠滾木擂石弓箭滾油什麼的據守。韃子手頭的火炮也不多,也就是從延安帶來的幾門炮,勉強湊合攻城,火力也不怎麼樣。

好在皇太極也不指望火炮,他們的絕招就是驅民攻城,讓大明的百姓當炮灰在前面衝,ri夜不停地攻打。幾天下來,城的守軍終於有些吃不消了,韃子又跟著幾撥強攻,終於將小小的天水城拿下。

韃子將領普遍建議屠城,省的以後,明軍下都一味死守,但皇太極沒有答應,這倒不是他愛惜百姓,想要收買人心什麼的,而是前路漫漫,需要攻打的城池,不止一兩座,驅民攻城是主要手段,現在大批俘虜都在延安,手頭的百姓不多,殺了安康城裡的百姓,後面城內的百姓,也不見得會畏懼投降,反而還少了大批的百姓。傳更新

皇太極保全了這些百姓,但是天水城的一切,都被他給搶光了。接下來,韃子進兵,路也就是幾個小城,有的頑強死守,有的聞風而逃。這一ri,韃子來到陽平關。

陽平關號稱漢中天險,乃是拱衛漢中的屏障,又名白馬城。三國時期,名聲極為響亮,可是後來,漸漸衰落,原因在於,當年蒙古人攻打漢中,在陽平關展開血戰,死傷慘重,但最終還是攻破陽平關。蒙古人一向痛恨城關,恨不得把天下的城池都拆掉才好呢,所以,蒙古人攻取漢中之後,並沒有修繕陽平關,還進而給破壞了一番。到了明朝,因為天下一統,外有長城,陽平關又距離京師很遠,也就沒有太過照顧。以至於,現在根本稱不什麼險關。

皇太極被以為,到了陽平關,會有一場激戰,結果讓他沒有想到的是,一個敵人都沒看到,就連陽平關,也沒有想象中那麼雄壯。沒人守關,自然最好,韃子繼續向東,不ri來到漢中,將漢中城團團包圍。皇太極先是勸降,漢中守將豈肯投降,他撤回陽平關的兵馬,目的就是死守漢中。

見漢中城拒絕投降,皇太極大怒,下令攻城。明軍堅強死守,軍民下一心,不管韃子是驅民攻城,還是炮擊也罷,都毫不畏懼。韃子炮火有限,甚至不及漢中,數ri下來,也難撼動漢中分毫。

見久攻不下,皇太極也沒了繼續攻打的心情,糧草有限,誰有功夫在這和你窮折騰。反正可以繞過去,不打你就是。皇太極下令,不搭理漢中城了,繼續向東,前往金州。過了金州,便是鄖陽,只要踏破鄖陽城,前面就是襄陽城。

再說嶽肅,在韃子離開長安,西進天水的時候,就得到長安的彙報。嶽肅馬斷定,這是韃子要去漢中,然後過金州,打鄖陽。雖說自己已經下令,讓鄖陽方面,做好戰鬥準備,又調兵前去增援。但嶽肅仍然有些不放心。因為,最後的決戰,就在這裡。

嶽肅下令戰船起航。從黃河進入渭河,渭河就在陝西,離長安都不遠,從渭河再進入雙江。雙江可通漢中,如果正常從水路進軍的話,嶽肅的大軍,甚至要在韃子之前,趕到漢中。但是嶽肅故意放緩速度。只是派人給漢中守將傳令,撤掉陽平關的防禦,死守漢中,不惜任何代價,一定要守住。所以,在韃子路過陽平關的時候,沒有遇到一名守軍。

韃子見攻不下漢中,棄漢中前往金州。嶽肅的水師。是隨後趕到漢中。嶽肅將吳如夢的山東兵馬留下,讓他匯合漢中的兵馬,建造石頭城。石頭城北起老君山,中間與漢中城相連,漢中城以南,到雙江。同樣建造石城。石城也不用砌的四四方方,其實就是一道城牆。厚度要夠,高度也要夠。堵死這條路,韃子想要回來,便難如登天。

在石牆沒有砌成之前,派重兵在前紮營,以防韃子返回。嶽肅下的是死令,不管如何,也要擋住韃子,否則的話,四品以官員,不分文武,格殺勿論。

漢中知府,守城副將,還有吳如夢一下子都傻了眼,隨後不說別的,馬著手幹活,調撥人手,建造石頭城。嶽肅繼續順江東進,速度還是很慢,一直保持在韃子後面。沒多久,嶽肅得到訊息,金州失守,韃子繼續東進,前往鄖陽。嶽肅這時,才加快行軍速度,不ri來到漢江。

漢江就在鄖陽東面五十裡的地界,從這裡棄舟登陸,嶽肅率軍三萬,趕往鄖陽。一路之,可以看到鄖陽兩側,是山連山嶺連嶺。鄖陽以北是四方山,直接連到漢江,鄖陽以南是牛頭山,和神農架相連,這麼多大山圍繞,只有鄖陽一條路可走,只要守住鄖陽,韃子便是甕中之鱉。

傍晚時分,嶽肅抵達鄖陽,鄖陽副將與chong qg總兵秦良玉出城迎接。秦良玉的年歲不小,但也是一身戎裝,英姿颯爽。她怎麼會到此,還不是因為嶽大人,一預料到韃子會從攻打鄖陽,第一時間,就派人到chong qg調秦良玉前來助戰。

秦良玉是大老遠地翻神農架而來,好在四川的山路,人家都走習慣了,也沒覺得如何。

鄖陽城兵強馬壯,嶽肅大喜,忽然得報,韃子到來,還未紮營,便驅民攻城,明軍人馬眾多,立刻開始守衛,嶽肅與秦良玉鄖陽副將一起登城,觀看敵情。

韃子是在鄖陽城西側,在這邊同樣可以看到周邊的地形,到處都是山嶺,為鄖陽一處可走,不想捨棄馬匹,就得玩命攻城。所以,韃子一到,連營盤都沒扎,就先行攻城,可以說,是犯了兵家大忌,但皇太極也管不了那許多了。

前面是百姓,後面的韃子,如cháo水一般,湧向城來。城的火炮弓箭早就準備好了,直接向下招呼,也不管你是百姓還是韃子,只要靠近,格殺勿論。

嶽大人到此,也是帶了不少大炮,城一邊守衛,一邊有條不紊的佈置。到了晚,一切才佈置得當,而這短短一個時辰,韃子已經發動了三次進攻,但都被打了下去。

此消彼長,韃子的士氣慢慢下落,明軍城的火力加強,聲勢更甚,一個個都放聲大叫。死韃子,有種就衝呀來呀來呀

皇太極見今天難以得手,下令鳴金收兵。夜裡仍然沒有紮營,反正是夏天,天氣也不冷。枕戈待旦,隨時都可作戰。

別人顯得著急,皇太極仍然顯得十分鎮定,因為他還有一張殺手鐧,張重安和三百韃子,已經混進城去,搞不好什麼時候,就能來一個裡應外合,攻破鄖陽城。

然而,令皇太極做夢都沒想到的是,在第二天一早,被派進城去的三百韃子,都被割了人頭,掛在城示眾。

為何會發生這一幕,原因是張重安反水了。張重安開始的時候,倒是打算在鄖陽立功,裡應外合攻下城池,可當秦良玉與嶽肅的兵馬相繼入城,他就意識到,皇太極已經成為甕中之鱉,沒有多少天蹦頭了。想要裡應外合,攻下鄖陽城,更是沒有可能,鄖陽城內的兵馬。不下八萬,自己手頭這兩個人,都不夠人家塞牙縫的。

當然。就這麼投降,他也是不願意的,自己是漢jiān,幹過不少缺德事。投降之後,也得不到什麼好處。乾脆,就這樣悄悄的躲在城裡,靜觀其變。可是,他打算靜觀其變。那三百和他一起混進來的韃子兵,可沒打算靜觀其變,不管明軍多少,都打算一決死戰。甚至還得拉他,要是張重安不去,就先砍了他。

張重安無奈,只能虛以委蛇,先行答應。現在他也明白了。自己在女真人面前,其實沒有什麼地位,充其量,不過是女真人的一條路。於是,他在深夜,趁人不備。跑到嶽肅那裡投降請罪。

嶽大人也算仗義,表示既往不咎。只要你老實交待,朝廷是不會計較的。要知道。張獻忠這種都稱帝的反賊,朝廷都放了,更別說你一個小小的漢jiān了。

張重安大喜,當下將自己知道的一切,一五一十說了一遍。

他本是張家口chun風居的老闆,chun風居就是皇太極扶持的,專門在中原內部,打探訊息,還時常給京中的一些官員送禮,以穩固自己的門庭,讓人不敢前來鬧事。別看現在關口都封閉,但是同樣可以靠飛鴿傳,把訊息送出去。前段時ri,他接到皇太極的信,讓他前往三關口,詐開城門,奪下三道關,然後引韃子入關。眼下,又奉皇太極之命,前來鄖陽城中,準備裡應外合,攻下城關。因見韃子大勢已去,所以決定棄暗投明,韃子混進來的三百人,就在白雲客棧,大人可以前去捉拿。

這傢伙可真夠實在的,為何棄暗投明,也是實話實說。當然了,他若是說自己突然良心發現,發現韃子喪盡天良,嶽肅也不會相信。

聽完他的講述,嶽肅點了頭頭,說道:果然是識時務者為俊傑,你倒也算是一個人物,風吹兩邊倒呀。

言罷,便命人前往白雲客棧,把那裡的韃子和張重安手下的夥計,全都綁了。韃子全部梟首,掛到城頭示眾,張重安手下的夥計,一概凌遲,至於張重安麼,嶽肅只吩咐暫時押入大牢,聽候發落。

但是,從此之後,世便沒有張重安這個人了,他人到哪裡去了,是生是死,也再無人知道。

次ri清晨,皇太極領軍再戰,看到城掛著自己人的腦袋,他的腦袋也是嗡地一下。裡應外合的計劃,明顯湯了,但皇太極也不可能後退,因為自己已經沒有什麼路可走了。皇太極只有下令,不惜一切代價,繼續攻城。

就憑韃子的那點攻城手段,早已被明軍摸透,攻城器械不濟,也就是靠大明的百姓當炮灰,調動明軍的惻隱之心。但嶽大人在城,下令猛打,誰敢不動手,只要殺紅了眼,還管你是哪國人。

雙方激戰了十天十夜,韃子兵難越雷池半步,糧草也是漸漸難以支撐。不過,更令皇太極頭疼的,還不是糧草快支撐不住,而是士兵生病的越來越多。

鄖陽這個地方,地處川陝鄂交接,氣候受四川影響,也十分cháo溼,需要多吃辣椒,排除身的溼氣。韃子不知道這個,而且還是東北人,更加不適應這裡的氣候,加晚都不紮營,時間略微一久,哪裡還能吃得消。

眼看著生病的士兵越來越多,皇太極這一次是真的著急了,再次下令,強攻兩天,見仍然無法撼動鄖陽,只得下令回師。

韃子兵現在,可謂是垂頭喪氣,可是令他們更加喪氣的,還在後面呢。大軍在金州修養兩天,這個地方,能搶的都被搶光了,也不是久留之地,只能繼續往西,再走漢中。這也是為了不捨棄馬匹。很快,抵達漢中,再見漢中,漢中城的樣子,可以說是今非昔比,這才多少天,擺在面前的,就不僅僅是漢中城,在漢中城的兩側,都是石頭砌的城牆。

這麼短的時間,砌出如此城牆,可以說,花費了五六萬的人力,皇太極看到之後,差點沒有馬背摔下來。從漢中到鄖陽,一路的地形,他都看的清楚,除了這一條直路之外,再無地方可走。除非不要馬了,翻山而行,要不然的話,只能是等死。

馬背的民族,不到萬不得已,怎麼可能捨棄馬匹。皇太極一咬牙,下令讓士兵攻城,就算用牙啃,也要把漢中啃撕出個口子來。

攻城這種事,也不是你拼命,就能攻下來的。當年李自成多少人攻打開封,不是照樣無功而返。現在漢中城裡差不多有十萬人馬,守城的器械jg良,對於韃子玩命式的愚蠢進攻,絲毫不放在眼裡,先後打退對方無數撥的進攻。令韃子的士氣,是倍受打擊。

崩潰,韃子已經站到了崩潰的邊緣。疾病,糧草不足,人困馬乏,最重要的還是無路可走。

我現在該何去何從皇太極望著固若金湯的漢中城,不由得是仰天長嘆。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