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無廣告第一百二十四章保護

嶽肅說的平淡,但是內閣的官員哪個聽不出來,嶽大人這是明擺著要保楊奕山。全文字電子書免費下載不過也是,楊大人追隨嶽大人日久,不僅是門生,還是一等一的心腹,不去力保,那才出鬼了。

嶽大人所言極是,勝敗乃兵家常事,也不能太過苛責楊大人,試問天下的名將,哪個是從沒打過敗仗。要是只因為這一仗就嚴懲楊大人,豈不是令前線的將帥寒心。張正剛第一個站了出來,附和嶽肅的話。

下官也贊同嶽大人的所說,張大人所言極是,勝敗乃兵家常事,怎能因為一次失利,就重責統兵主帥。其他的嶽黨官員紛紛站了出來,一致認同嶽肅的話。

作為閣臣,哪一個不是久經宦海,豈會像那些言官清流一樣意氣用事,坐在內閣裡面的這些大佬,都要審時度勢,認清形勢。嶽肅現在身為託孤大臣,坐鎮京師,可謂是權傾朝野,手握三口銅鍘,有先斬後奏之權,有多大的能量,那就不用多說了。這年頭,官當的越大,排場就越大,在座的官員,不管是誰,多多少少都要弄點灰色收入,否則光指著工資,哪裡夠開銷。弄點錢不要緊,關鍵看查不查你,嶽大人管著刑部,想要查誰,都是小菜一碟的事,你若是真的明目張膽地和嶽大人對著幹,逼死楊奕山,豈能有好果子吃,隨便給你找個罪名,就能讓你吃不了兜著走。現在大家都是大學士,一品大員,豈能和那些不入流的清流言官一樣,不愛惜前程。

所以說,有些事情,差不多就行了,不必把事情做絕。

亓詩教衝著嶽肅一拱手,說道:嶽大人,您的話一點沒錯,勝敗是兵家常事,誰也不能一輩子光打勝仗,不打敗仗。但丟了長安,又損兵折將,不能說就用一句勝敗乃兵家常事,就把那些彈劾楊大人的摺子都給打發了呀。此一役,可以證明在帶兵方面,有所欠缺,若再由楊大人繼續坐鎮三邊,指揮剿匪,贏了倒還好說,一旦再吃敗仗,話就不好說了

亓詩教這般說,一是表明態度,站在嶽肅一邊,二來麼,也是給嶽肅一個臺階下,讓他趕緊換了楊奕山,派別人當三邊總督,這樣一來,也好保全楊奕山。可以說,亓詩教的話一點沒錯,朝廷再下旨讓楊奕山戴罪立功,萬一再打敗了,那可就沒法交代了。你嶽大人再保,就有點冒天下之大不韙了。

嶽肅明白亓詩教的意思,其實,嶽肅在昨天晚上就和蔣傑商量了一下,楊奕山不能再當三邊總督了,這相當於把他推到風口浪尖,無數只眼睛都會盯著他,萬一有個閃失,嶽肅都不方面再一次出面力保。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於是,嶽肅微微點頭,說道:確是如此,楊奕山治理地方倒是一塊好的材料,可是領兵打仗,還有有所欠缺。現在陝西是用兵之地,讓一個不太精通打仗的主帥坐鎮,實在不太好。我看這樣,讓他先去南京還當吏部侍郎吧。現在的關鍵,也不是如何處置楊奕山,而是儘快肅清流寇,三邊總督不可空缺。不過說到這裡,嶽肅猶豫了一下,他本來想舊事重提,建議委任一名五省總督,總督剿匪,畢竟現在,流寇肆虐,河南四川陝西屬於最亂地方,其他如山西湖廣也遭遇過流寇滋擾,如果有一統帥,統一排程,或許能更好。但是,沉吟片刻,嶽肅決定不提這事,接著說道:不過這個三邊總督的人選,一定不能草率,要找一個知兵之人。

嶽肅將楊奕山打發到南京,就相當於發配過去養老了,一時間,多少也能讓彈劾的人閉嘴。雖說楊奕山有嶽肅這個大靠山,想要回北京,那是容易的很,但現在只能如此,將他保護起來。大家都明白這個道理,心照不宣,也就是了。跟著嶽大人又提出三邊總督的人選,這個職位給誰,說句實在話,一般的人還真就幹不了,有的人還不願去幹。

一眾閣臣互相瞧了瞧,最後還是張正剛先行說道:嶽大人,下官認為,願三邊總督,現兵部尚書洪承疇甚是合適,若是讓他重新坐鎮三邊,一定能夠肅清陝西一帶的流寇。

嶽肅也知道,洪承疇是最為合適的人選,若換往常,馬上就答應了,但他心中現在另有計劃,哪能讓洪承疇去。他點了點頭,說道:洪承疇倒是一個不錯的人選,可他現在主持兵部,兵部公務太多,怕他難以抽身呀。我看這樣,要不然請他過來一下,大家坐下來,一起研究一個合適的人選,如果實在選不出人來,就只能讓洪承疇去了。

嶽肅在內閣說話,那可就是言出如山,馬上有人前去兵部傳話,請洪承疇過來。

在傳信的人出去之後,嶽肅再次說道:咱們也別閒著,再想一想,還有什麼合適的人選,拿出幾個人來,等洪承疇到了,再聽聽他的意見。

下官以為,宣大總督吳思南甚是合適,當初他率兵前去太原剿匪,就大獲全勝,調他前往陝西,想來定能盡殲流寇。在嶽肅的話說完,馬上有官員提議,這位老兄是嶽黨的官員,他知道吳思南是嶽大人的人,讓吳思南去,立了大功,日後也好提拔。

不妥不妥嶽肅心中有氣,心想你小子也太不識相了,這個黑鍋怎麼還能再找自己人。當下說道:吳思南確實是個合適的人選,可宣府大同也是重地,不能有失,再者說,若是吳思南去了陝西,流寇再竄到山西,還不是一個樣子。再想想,還有什麼合適的人選。

大人,下官以為,現山西巡撫吳如夢甚是合適。說這話的是禮部尚書,新近入閣的劉策。他是嶽肅提拔的官員,事事都要為嶽肅著想,可以說,自己這把歲數還能入閣,簡直是託了嶽大人的福,能當大學士,是他想都沒敢想的事。吳如夢是嶽大人的人,這一點他最清楚不過,吳思南也是嶽大人的人,為什麼不讓吳思南去當三邊總督呢,劉策是這麼想的,宣大總督和三邊總督平級,讓吳思南去當三邊總督,也不是提拔,嶽大人當然不滿意。而讓吳如夢去當三邊總督就不一樣的,那可是實實在在的提拔,想來嶽大人一定會高興。當初流寇攻打太原,吳大人頗有擔當,指揮若定,堅守城郭,還出謀劃策,率軍痛擊流寇,由他出任三邊總督,一定能夠取得大勝。

嶽肅知道劉策的心思,但仍然搖了搖頭,說道:劉大人說的也有些道理,可吳如夢終究資歷尚淺,由他出任三邊總督,必然招人非議。而且,下面將帥也未必心服,一旦將帥不和,勢必更亂。

即不讓吳思南去,也不讓吳如夢去,嶽黨的官員都有點迷糊了。齊楚浙三黨官員心中則是在想,嶽大人現在可真是小心呀,放著三邊總督,都不敢讓自己人接了,想來還真怕燙手。你都不願意接手,我們就更不願意接手了,最後讓誰去,您自己拿主意吧。

韓爌現在,仍舊穩坐,心中卻在嘀咕,嶽肅呀嶽肅,沒想到數年不見,你的變化還真大,再不是當年那個一根筋的毛頭小子了。想要把你鬥倒,讓東林黨重新上臺,看來還真不容易。不過不著急,機會有的是,這麼大一個亂攤子,看你一個人怎麼擺佈,稍有不慎,就叫你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閣臣們一個個各懷心思,嶽肅見他們不說話,他也沒有再說,等了半晌,洪承疇終於來了。先行客氣一番,嶽肅請他落座,然後將調楊奕山去南京,需要立刻填補三邊總督的事情說了一下,希望洪尚書給點意見。

洪承疇想了想,說道:嶽大人,下官以為,有兩個人比較合適,一個是延綏巡撫陳奇瑜,當年下官做延綏巡撫和三邊總督的時候,陳奇瑜多有良謀,而且善於統兵如果讓他充任三邊總督,肅清流寇絕非難事。

嶽肅點了點頭,說道:倒是一個合適的人選,但不知另外一個是誰呢

另一個是兵部侍郎孫傳庭。下官和孫大人聊過幾次,聽其言,便知此人深通韜略,若統兵打仗,必能指揮若定,剿滅流寇不在話下。洪承疇說道。

孫傳庭嶽肅也知道這個人,甚至還派人從側面瞭解過他,知道確實是個人才。不過嶽大人,現在還不想讓孫傳庭領兵,猶豫片刻,說道:洪大人不虧是兵部尚書,用兵選將眼光獨到。不管是孫傳庭還是陳奇瑜,都是最佳人選。但是,和孫傳庭相比,讓陳奇瑜升任三邊總督或許更好,本官是這麼認為的,陳奇瑜久在三邊,對那裡的將領和地形還十分瞭解,久和流寇交戰,對流寇的一些情況,也十分瞭解,能夠做到知己知彼。我看,就按洪大人的提議,擢升陳奇瑜為三邊總督,全力肅清陝西流寇。

嶽大人一句,說讓誰幹,基本上那就是拍板了。

全文字電子書免費下載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