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無廣告第一百二十二章安民

楊記米鋪的掌櫃從茅房出來,很快來到金蟬身旁,他也不說話,就是靜靜地瞧著。全文字無廣告沒一會功夫,差役將糧食清點完畢,到金蟬面前彙報,金爺,幾個糧倉加起來,一共是兩千六百石。

金蟬點了點頭,衝著掌櫃說道:此次徵收糧稅,以二十稅四收取,自己算一算,該交多少

一石米能賺二錢銀子,二十稅四就是

掌櫃開口換算,但還沒等他把話說完,金蟬就把他喊住,停停停,你說什麼,一石米賺二錢銀子,它媽的,你一石米都賺十五兩銀子了,怎麼可能只賺二錢銀子,你當爺不知道行情呀。現在一石米最少賺十二兩銀子,按這個給我算

這什麼這,難道你們現在不是按照十五兩一石賣的嗎要是還按照一兩銀子賣的話,你這裡的糧,我就馬上全包了,也不用你交稅了金蟬大聲嚷道。

是是一石米賺十二兩銀子,二十稅四,就是二兩四錢銀子。這裡一共兩千六百石,總共要繳納稅銀六千二百四十兩掌櫃無奈地說道。

這就對了,拿銀子來吧金蟬把手一攤,大聲說道。

六千多兩,現在櫃上沒有這麼多呀掌櫃苦著臉說道。

這些糧食,總價也不過七千兩左右,一下子收六千二百兩的稅,這不是要命了麼。

沒有.那沒關係,可能拿糧食來頂麼。我現在給你一石糧食算三兩銀子,六千二百四十兩銀子能折多少石糧食,你自己算一下。金蟬輕描淡寫地說道。

差爺,您剛剛不是說一石十五兩銀子嗎怎麼又三兩銀子了,這不是

十五兩銀子是你賣的家,爺來是收稅,又不是買米的,若是以十五兩銀子一石充抵,豈不是相當於買你的糧食一樣。你的糧食,本錢算作三兩銀子,當然是要按照來充抵了,要麼拿現銀,要麼出糧食,你怎麼看著辦要是兩樣都不願意,那就要按照抗稅來論處了,米鋪查封,你還得跟我到順天府走一趟金蟬強橫地說道。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那那好我出銀子從南方新運來的糧食,加上運費,沒有三兩也差不了多少,這要是拿來抵稅,豈不是白忙活了。掌櫃的只能認頭,說道:差爺,您先等一會,我這就派人到家裡取銀子。

好吧好吧,快去快回,收完你家,爺還得到別家去收呢。金蟬說道。

是是掌櫃連聲答應,跟著喊來剛剛報信的小夥計,說道:還不快回家取稅銀,一共六千二百四十兩

好,我這就去

小夥計答應一聲,是撒腿就跑,他去的地方,正是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宋師襄的家。這家米鋪,是宋師襄的妻弟楊二龍開的,表面上是姓楊,其實真正的老闆是他宋師襄,楊二龍不過是頂個名罷了。小夥計來到宋府,在花廳見到宋師襄和楊二龍,把稅銀的數字一說,宋師襄氣的差點沒背過氣去。

這麼多真是欺人太甚呀

啪宋師襄說完,抬手把桌上的茶杯砸了出去。

小夥計下了一跳,哪裡還敢多言,過了一會,宋師襄冷靜下來,說道:去帳房取銀子

六千多兩,拿出這筆銀子,好像挖掉宋師襄的一塊肉,但他也沒辦法,今天金殿之上,形勢他看的清楚,情知鑽進嶽肅的圈套之內。現在陳記米鋪都讓人給封了,自己還是老實點好。不過,咱們走著瞧,皇上手裡還能有多少糧食,即便加上廣恩伯和英國公捐點那點,也是杯水車薪,堅持不了幾天。到時他們的糧食用光了,百姓照樣還得吃飯,不怕米賣不出去,屆時可不是賣十五兩了,老子要賣二十裡,把損失都找回來

小夥計取了銀子,宋師襄又派楊二龍帶人跟去,到米鋪交了稅銀,辦了手續,才算作罷。

金蟬收了銀子,又去別家,現在北京城裡早就熱鬧起來,街頭巷尾全都談論這事,其他米鋪,也都明白是怎麼回事了。說句實在話,在北京城做買賣的,哪一家沒有點門道,尤其是這個年景賣米發國難財,更是要有點資本。不是和勳貴有關係,就是和官員有關係。

可現在,不管是勳貴,還是官員,都囑咐米鋪,千萬別亮出自己旗號,否則就倒了大黴。實在不行,吃點啞巴虧就吃點吧,銀子沒了,日後還能賺。欺君之罪,那可是擔當不起的。尤其是是這檔事,還是嶽剃頭折騰起來的,千萬別去招惹他啊。

於是,接下來的工作就十分順利,沒有一家再敢造次,老老實實掏了銀子。可以說,偌大的北京城,沒有上百家米鋪,是根本玩不轉的,一家米鋪就能收上六千兩,一百家米鋪得多少。而且,楊記米鋪還不算是什麼大戶,有那大的米行,糧食都五六千石,甚至上萬石。

隨隨便便搞一下,朝廷就收了上百萬兩的稅銀。

當然,照常納稅的,都想著日後賺回來,可像泰寧侯陳少甫這樣的,可就坐不住了。可以說,起初金蟬鐵虯等六人登門收的前兩家,那都是橫的很,直接報出主子來,和金蟬一樣,鐵虯他們也沒客氣,馬上下人封了米鋪,把人抓了。

訊息很快傳進他們主子耳朵裡,例如陳少甫,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嶽肅會不會給自己扣上一頂欺君之罪的帽子。這案子可不能交給嶽肅來辦,否則以嶽剃頭的脾氣,一旦來個先斬後奏,那可糟了。乾脆,實在一點,趕緊到太后那裡是哭訴討饒吧。太后畢竟是女流,想來也會心軟,大不了把糧食捐了,保一個平安。

這十幾個人,幾乎是在同一時間,趕到了紫禁城,一起遞牌子,求見太后。大家見了面,臉上都很尷尬,互相客氣客氣,也就心照不宣。

沒用多久,太后下旨,在御書房傳見。眾人來到御書房,見到皇帝和太后之後,先是請安,接著便長跪不起,大聲哭泣。

張嫣自然明白是什麼事,假裝納悶,溫言詢問,他幫人不敢隱瞞,一五一十把早上在金鑾殿隱瞞家中開有米鋪的事,說了一下。緊跟著,一個個是賭咒發誓,自己決沒有欺君的意思,甚至還願意現在就把糧食都捐了。

明朝也就太祖時期對開國的重量級勳貴狠一點,但之後都十分照顧。好像這泰寧侯陳家,前文也說過,他們家的子弟,都被皇上砍了兩個,但殺了也就殺了,爵位還給你留著,讓你的後人繼承。可以說,只要不謀反,你們這些家子的長期飯票,都給你們留著。

張嫣也沒打算把他們怎麼樣,其實已經和嶽肅商量好了,稍微責罰幾句,收了他們的糧食,也就算了。既然主動捐了,張嫣便按照事先拿定的主意,訓斥兩句,把嶽肅請來,以皇上的名義,放在場眾人一馬。

嶽肅也知道怎麼做,故意顯得有些為難,然後就順理成章,把糧食一收,把人放了。

徵稅之事,眼下告一段落,算是以嶽肅的勝利而告終,但這其實只是開始。

北京城的官員們,現在一雙眼睛都在盯著嶽肅盯著朝廷,想要看看皇上還有多少糧食,能夠賑濟百姓。

可就在三天之後,大批的糧食從通州碼頭登陸,進到北京城,而這糧食還是接連不斷,不僅往北京運,還望直隸運。更為要命的是,這些糧食的售價只是二兩五錢銀子一石。這些糧食不批發,只零售,每次購買,一人限購最多一升。

糧食從十五兩一石,跌到二兩五錢,百姓是歡呼雷動。

這米行的名字叫做民安米行,在北京城內,每隔三五條街,就有一個店鋪,誰都知道,這家米行有兩個東家,一個英國公張家,一個是李家。兩個大東家合股,以成本價賣米給百姓。

北京城內的百姓是感激涕零,可以說,從這一天起,到百年以後,直隸一帶的百姓,買米只去民安米鋪。因為這家米鋪,不僅童叟無欺,還有最要緊的一點,那就是在大家夥最危難的時候,這家米鋪站了出來,救了所有人的命。

不管是感激也好,還是出於這家米行的信譽也好,任何人都願意到民安米行來買米。

此時此刻,京城的其他商家全都懵了,你把米價壓得那麼低,我們還賣什麼呀,誰還能到我們這裡來買呀。想等著民安米行的米供應不上,很快他們就發現,這是不可能的,一艘艘大船在運河之上往來穿梭,糧食有的是。

官員們勳貴們看到這一出,現在都明白了,嶽肅之所以敢這麼做,背後那是有依仗的。這個依仗,不僅是太后的支援,還有英國公和李家。

很快,有的官員發現,安民米行似乎不用交稅,但誰也不敢彈劾。原因很簡單,人家可是有爵位的人,本來就不用交稅。而且,這次要是誰敢出頭,就不僅僅是得罪嶽肅一家了,而且還要得罪英國公。一個是執政官員中的第一號人物,一個是勳貴中的第一號人物,這兩個人現在站在一起,放眼天下,估計除了皇帝之外,已經沒用人敢去招惹。

全文字電子書免費下載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