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開城mén李巖歸寇,傳敗報廷弼病故

七八十人並不多,但關鍵是在官軍背後突然殺出來,而且還氣勢洶洶。.他們一上來,就砍倒好幾名官兵,給原本已經認定必死的高一功等人,點燃了希望。

聽到外圍的喊殺聲,高一功抖擻jg神,指揮部下,拼命砍殺。官兵開始不知偷襲的人有多少,顯得有些驚慌失措,可很快發現,這一撥流寇也不多,所以沉下心下,展開廝殺。幾十個人,哪裡是這麼多官兵的對手,局勢很快又恢復如常。

正在官兵以為勝券在握的時候,對面的巷子裡,突然響起鑼鼓之聲與喊殺聲。緊跟著,就見人頭攢動,不知有多少人從巷子裡湧現出來。

闖王大軍已經入城,爾等還不束手就擒

震天價的喊聲此起彼伏,守城的官兵徹底懵了,開始還以為只是hun進城裡的探子虛張聲勢,可看到這麼多人湧過來,他們確定,確實是北mén失守。

既然流寇大軍已經打進來了,那我們在此堅守還有什麼用,趕緊逃命去吧。士兵軍心大luàn,登時就有不少人向兩側四散奔逃。在他們逃跑的同時,黑夜之中的巷子裡,湧出了大批人來,衝在最前面的,是紅娘子和他的手下以及二三十名流寇,而跟在後面的,除了那些囚犯之外,還有好幾百手無寸鐵的百姓。

怎麼會來這麼多百姓,這完全是李信李公子的功勞。他知道守mén的官兵不會少了,以他們這百來人,去了八成也是送死。所以,他想了一個主意,在路過城內貧民所住的區域時,他讓人用自己的名頭,挨家挨戶的報信,就說闖王要入城了,李公子帶領大家前去迎接闖王。

李公子在慶陽城裡的名頭著實不小,那些窮苦百姓一聽說是他帶頭,是紛紛跑出來追隨。李信還nong來一些鑼鼓,幫忙造勢,這才趕往南mén。果不出他所料,官兵一看來人眾多,鬥志大減,開始有人逃跑,而等到紅娘子他們衝上去大砍大殺之後,城下的官兵徹底崩潰,再無鬥志可言,是紛紛逃命。

高一功趁機帶人衝進城méndong,將城mén開啟,城mén一開,城外的李自成見時機到來,一催坐馬,身先士卒向城mén衝了過去。李過劉宗敏率領流寇jg銳緊隨其後,就連那些沒有絲毫戰鬥力,只是跑龍套的百姓,也在後面跟著。

別看能打的不多,架不住人數多,氣勢駭人,守在城上的將領也慌了,不敢下城,只得帶人朝東面城池敗退。

闖王入城了大家快出來迎接闖王呀開啟官庫,給大家分糧食了李公子帶領大家投闖王了

這是李信早就想好的口號,只等李自成的大軍入城,就帶領百姓大喊起來。

原本慶陽城裡的百姓,並不是誰都希望流寇進來的,畢竟官府要宣揚流寇的惡行。只要能吃飽飯的,誰願意見到流寇,怎奈現在,吃不上飯的,實在太多,而李公子的名聲,似乎是家喻戶曉,所以城內的貧民聽到喊聲之後,是紛紛響應,跑出來迎接流寇。

整個慶陽城沸騰了,知府老爺徹底傻了,帶著老婆小妾和親信向外逃命,說來也倒黴,沒跑出多遠,就碰到出來迎闖王的百姓。這些貧民百姓,平日裡經常受官府欺負,眼下看到知府老爺想要逃命,今日不同往日,爺爺們都反了,豈會再怕你這個官老爺。這就叫積重難返,百姓們一擁而上,對知府老爺是拳打腳踢,知府的親隨看到這架勢,哪裡還敢救護,是轉頭就跑。就連他的老婆和小妾也是哭著逃命。可憐這位知府大人,沒一會功夫,就被百姓們活生生的打死。

分守慶陽府的參將,得知訊息,哪裡有抵抗的心思,有心想跑,可看到城外駐紮的流寇,也有些發虛。但想到留在城內,是必死無疑,於是鼓起勇氣,率領人馬開城突圍。

他們當然不會從正面去衝擊流寇的營地,而是mo黑繞過去。城外的流寇多是百姓,也沒紮營,有的人倒是看到官兵,出城繞出來,但看到官兵的目標不是他們,也就沒去招惹,任憑這官兵逃離。其餘兩mén也是如此,不敢在城內逗留,拼死出城突圍,沒想到一切都是那麼容易,繞過流寇營地時,也沒遭遇絲毫抵抗。

李自成衝進城來,先是命令李過與劉宗敏率兵佔領城內的衙mén,控制官倉,然後喊來高一功,大加讚揚他的功勞。高一功卻也謙遜,表示自己這次能夠開啟城mén,全都是仗著這裡的百姓幫忙。,觀看本書最新更新有同李信紅娘子一起過來流寇,將他二人襄助之事,簡略地說了一遍。李自成聞知,心中大喜,當下請李信與紅娘子過來敘話。

先前李自成是坐在馬上,當看到李信過來之時,連忙跳下馬來,並迎了上去。別看李自成不是什麼文化人,但他還是十分佩服讀書人的,看到李信文質彬彬,氣宇不凡,心中十分喜歡,這才親自相迎。當然,這其中還有一個緣故,那就是當時的流寇裡面,都是一些吃不上飯的貧苦百姓,並不受知識分子的待見,難得有知識分子幫自己,李自成怎能不做出一副禮賢下士的樣子。

兩人見面,李信見李自成一副英雄氣概,還以為百姓傳講的闖王高迎祥,當即躬身施禮,不才李信拜見闖王。

先生快快免禮,闖王之稱,實不敢當,我乃闖將李自成。先生稱我名姓,也就是了。李自成謙遜地說道。

見對方自報不是闖王高迎祥,乃是李自成,李信不由得再次打量起來眼前的這個漢子,樸實中帶著英氣,確是一條好漢。李信當即和李自成客氣兩句,跟著說道:現在慶陽府已被將軍攻破,將軍打算如何

李某打算先安撫百姓,然後開倉放糧,賑濟百姓。城內有那為富不仁的大戶,李某向來是不會客氣的,將人殺掉,財產一部留我義軍自用,一部分給百姓。現在我舅舅闖王還在後面,我打算在此駐紮幾日,與他匯合之後,tg進陝西腹地,再做打算。李自成直截了當地說道。

將軍果然仁義,李信佩服。現在朝廷不仁,貪官汙吏橫行,又值天災,百姓食不果腹,改朝換代,已不遠矣。李信願投效將軍,助將軍推翻無道,不知將軍可否收留。李信誠懇地說道。

先生若來,實在李某之福,請受李某一拜。說著,李自成便躬身拜去。他剛剛已經大概聽了手下的講述,知道李信是個人才,足智多謀,這次如沒有他幫忙,高一功萬難奪下城mén。

將軍莫要多禮,實在折煞李信了李信連忙將李自成扶住。

李自成望著李信,李信望著李自成,相視片刻,兩人竟然一起大聲笑了起來。

慶陽府落入李自成之手,接下來他們入住知府衙mén。李自成倒是言出必踐,將官庫開啟,裡面的糧食,留下一部分軍用,其餘的全部分給百姓。如此義舉,百姓們歡呼雀躍,不僅如此,李自成叫人滅了城內富戶,把家產抄了,大半自己留下,餘下的又分給百姓。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別看是小部分,但數字也不少,百姓更是高興,於是有不少百姓願意加入李自成的部隊。

李自成在李信的提議下,定下了誅無道,剿兵安民的政策與口號,並嚴肅整頓軍紀,日後軍隊不管走到哪裡,對百姓都要秋毫無犯,如有百姓願意加入,自是最好,如不願意,也不會強行裹挾。

李信從此加入李自成的軍隊,並給自己改了一個名字,叫作李巖,字林泉。

李巖少不得要問紅娘子為什麼要劫獄救自己,又為什麼一見自己之後,就像以前認識一樣。

紅娘子也算是nv中巾幗,並不隱瞞自己的愛慕之情,當下是如實相告。

原來,紅娘子本是白蓮教的聖nv,她的父親,就是當年差點把山東給掀翻了的徐鴻儒。徐鴻儒兵敗而死,紅娘子由母親帶著,繼續從事地下工作,以白蓮教為基礎,暗中蠱huo人心。怎奈朝廷一直大力清剿白蓮教餘孽,她們也就沒有太大的作為。幾年之後,母親病逝,紅娘子成為新一代聖nv,不過她沒有像母親那樣,以賣香為名,騙取百姓的錢財,而是光明正大的賣藝餬口。

她帶領母親留下的親信,成立了雜耍班,到處走江湖賣藝,紅娘子有個絕技,也是她這個名字的來歷,那便是紅繩技。在兩根杆子上栓一根紅繩,她能在上面做出任何動作,如同現在的走鋼絲。那一年,她到陝西慶陽府表演,做了一個技驚四座的高難度動作,博得全場的喝彩聲,可在喝彩聲中,卻夾雜著一個驚恐的呼叫。紅娘子低頭向那呼聲處看去,原來是一位年輕的公子,正睜大了眼睛,驚恐地望著自己,看他站在離觀眾圈稍遠的地方,手裡牽著一匹白馬,似乎是剛剛來到。就在紅娘子低頭看去,四目相對的那一剎那,她不由自主地心中一悸,宛如觸電一般,表演經驗豐富的她為什麼會突然分神呢只因那公子眼中流lu出一種由衷關切和擔心的神態,是她極少見到的,何況這又是來自一位英俊儒雅的年輕公子,怎不讓她心神dàng漾。那位公子似乎也察覺到了紅娘子那含情脈脈的眼神,他先前是被她高超的技藝矯健的體態秀媚的臉龐吸引住了,現在卻更為那種勾魂攝魄的眼神而心dàng神移。

這位公子就是李巖,李巖的父親李jg白,早年做過山東巡撫,因為得罪了東林黨,被彈劾下野。他們老家本來河南,可由於東林黨勢大,地方官又是東林黨人,所以經常無辜為難,最後便遷徙到陝西慶陽。做過巡撫的人,家裡當然不會窮了,李家十分富庶,李巖為人善良,且少年聰明,不到二十就考上了舉人,這一日是出外踏青,回來碰上了紅娘子。被一位江湖賣藝nvnong得心旌搖曳,難以自持,他想起自己的身份,哪可如此輕薄,便強迫自己離開了場子。

匆匆一別,一晃數年過去,陝西大旱,可謂是哀鴻遍野,民不聊生。李巖有舉人功名,兩次建議地方官員開倉放糧,賑濟百姓,但都被慶陽知府駁斥一番。窮苦百姓,知道李巖善良,就到他mén上乞討,大喊李公子救救我們。

李巖心感神傷,當即開啟了自家的糧倉救濟饑民。李巖的父母全都亡故,家裡就他說的算,他拿出家中大半財產購買糧食,開設了二十多個粥棚。

本地百姓,大肆傳揚李公子的善名,如此一來,李巖的名聲是越來越大。慶陽知府得知之後,下令將李巖抓入監牢,給他定的罪名是聚集百姓,圖謀不軌,還藉此霸佔了李家的財產。不少百姓為李巖呼冤,但都被慶陽府抓進監獄,也就是跟李巖一起出獄的那幫人。

就在李自成率兵打來的前兩天,紅娘子的雜耍班又來到慶陽府,聽說了這件事。紅娘子並不知道李信就是當年的那位公子,但為李巖抱不平,準備砸開監獄,救李巖出來。正在想辦法的時候,李自成的大軍來了,紅娘子便打定主意,不如藉此機會,砸開監牢,救出李巖。說來也巧,在行動的這天晚上,高一功的人也在城內煽風點火,彼此間算是互相照應了一把。

李巖早已忘記紅娘子的容貌,可紅娘子卻將李巖的長相深深地刻在心中,一直沒有忘懷,所以才有見面時的那一驚。

或許這也是天意,二人從此成了一對,紅娘子也跟著李巖加入了李自成的義軍。

再說從慶陽府逃走的官兵,他們有的逃往長安,有的逃往平涼府。逃奔平涼府的那一路,是慶陽分守參將所帶領。不等他們跑到平陽,就在半路遇到了從平涼趕來的援軍,兩下匯合,可知流寇已經奪下慶陽府,援軍不敢再行前進,只能就地紮營,將情況稟明平涼知府和分守參將。

兩位大老爺得知這事,心中大驚,料想流寇勢大,還是趕緊飛馬向總督大人報信。

在李自成剛到慶陽的時候,慶陽就已經派人去甘肅報急。

甘肅那邊,楊奕山取得大捷,做的第一件事自然是向朝廷報捷,報捷的同時,還要肅清流寇餘孽,安撫流民百姓。高迎祥帶領流寇主力先一步就跑了,楊奕山命左良yu與吳家省分頭追擊,其餘的兵馬原地駐紮,招撫百姓。

這些百姓多是被裹挾的,現在已經一無所有,抄了流寇大營,也沒發現多少糧食,這一來,楊奕山就有些頭疼了,幾十萬百姓,要是沒有吃的,不是餓死,就得再次鋌而走險。

四川那邊雖然送來十萬石軍糧,但這次打仗,也沒有全帶來,只帶來兩萬石,夠兵馬兩月吃用,也就行了,其餘的,還在長安。眼下安撫流民需要大量糧食,無奈之下,只有咬牙拿出現有的軍糧,搭設粥棚,賑濟百姓。

楊奕山的部隊,一天的口糧就得是三百石,一路行來,到今天,已經是二十三天,吃了將近七千石,剩餘的不過一萬三千石,要是在此時間長了,自己的部隊都得沒東西吃。眼瞧著,這樣下去,肯定不行,楊奕山只能向朝廷催糧,請朝廷調撥糧食,安撫百姓。有一句叫做屋漏偏逢連夜雨,剿滅流寇沒兩天,熊廷弼竟然得了急病,這裡除了軍醫之外,也沒有什麼好郎中,缺醫少yào,熊廷弼沒堅持上三天,便病死軍中。

楊大人本就因賑濟流民的事,忙的焦頭爛額,老丈人這一死,更如雪上加霜,簡單的cào辦喪事,讓熊兆矽和熊瑚先撫柩回老家,自己還要留在這裡。可還沒等熊家兄妹走呢,就有士兵快馬送來訊息,流寇攻打慶陽府。這個訊息,好似晴天霹靂,驚的楊奕山差點暈倒過去。

他隨即命曹文詔率本部人馬先行出發,馳援慶陽,他有心回去,可方著這麼多百姓,他也怕再出luàn子,料想慶陽有一萬守軍,短期內不會失守,自己便沒有馬上離開。找來張掖的守將和甘肅巡撫,安排讓流民返鄉,出軍糧八千石,分發給百姓。

八千石糧食,要發給幾十萬百姓,實在有點杯水車薪了,可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楊奕山只能寄希望於朝廷。不過他表示,自己回到長安之後,會派兵再押四萬石糧食過來,讓百姓堅持一段日子。

可曹文詔剛走,只過了一天半,敗報傳來,慶陽失守。楊奕山這一驚更大,馬上就暈了過去,手下趕緊救治,不一會,楊奕山醒了過來,大聲叫道:拔營起寨,兵發慶陽

他這回可管不了其他了,慶陽失守,讓流寇竄回陝西,那可就糟了。當然,這裡的情況,他是不敢隱瞞朝廷的,只能如實上奏。

可是,一切都晚了。李自成奪下慶陽的第六天,高迎祥帶領主力人馬,來到慶陽。兩軍匯合,高迎祥自然是高興無比,大大誇讚李自成一番,緊跟著,眾人商量起下一步的計劃。

李巖早已給李自成想好了對策,他們在攻下慶陽之後,也得到準確情報,楊奕山所率領的兵馬,一部分是從山西調來的,一部分是從四川調來的,四川地勢險要,而且巡撫朱燮元有些本事,不易攻取,倒是山西,相對容易許多。

於是,在會議上,李自成按照李巖的意思,提出已經商量好的對策,兵進山西。他的提議,得到眾人認可,眼瞧著朝廷大軍很快就會趕來,流寇只休息一日,便離開慶陽府,朝山西趕去。

流寇佔據慶陽的訊息,很快傳到左良yu吳家省的耳中,他們率軍星夜兼程急追,趕到之時,遇到了奉命前來的曹文詔,可是流寇卻已然從慶陽城走了三天了,看方向,應該是奔山西去的。

三位將軍想要率部追擊,怎奈帶來的軍糧只夠兩天了,所以左良yu與曹文詔決定給楊奕山送信,匯報情況,兵馬在此等候楊奕山的大軍到來。可吳家省等不起,得知流寇要去山西,他心急如焚,見另外兩人不打算去,只能自行帶本部人馬,向山西方向追去。

流寇也怕官兵追來,所以這一次,並沒有裹挾百姓,而是只帶領主力兵馬出發。不過沒裹挾百姓,擔心官兵追來,只是一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還是仗著李自成,是他強烈要求,不得裹挾百姓,以免影響行軍速度。

流寇行軍也不是一窩蜂的走,也要分前中後三軍,前軍一向是最佔便宜的,因為流寇多是以搶為主,走在最前面的,自然是第一個動手搶的,等後面流寇的路過,什麼也不會剩下。

為了爭取當先鋒,流寇的幾位頭領掙的是面紅耳赤,經過再三協商,最後在高迎祥的支援下,這個任務,被闖天王高應登得到。

流寇大軍之中,現在兵馬最多的,是李自成,他現在手上有一萬多人。而其他幾家,合起來才一萬多人,這也是他們為了逃命,不敢多帶人馬,但是跟在身邊的,都是jg銳。流寇之間的關係,也不存在什麼統屬關係,而是依附,可以說,這幾營首領,只是依附高迎接,尊高迎祥為大哥。

高應登手下只有一千來人,他充當前部,他早就想好該怎麼辦了。多搶些銀子,多拉些壯丁,這樣才能保證自己的實力。

從慶陽一路向東,就能進到山西境內,高應登一路搶掠,不過說句實在話,卻也搶不到什麼。這年頭,百姓不敢種地,因為誰種搶誰的,沒人種地,老百姓就四處流竄,除了城市,鄉間根本就沒什麼可搶的。

走了十多天,高應登一夥啥也沒搶到,流民倒是收了好幾千,人手這一增加,帶來的軍糧就不夠吃了。這些流民不少都不是什麼善類,吃不上飯,便幹些搶劫的勾當,見高應登的部隊也沒有多少糧食,就幫著出主意。

一個叫喬五的小子,告訴高應登,往西南方向走八十裡,有一個叫作溪山鎮的地方,那裡有不少百姓,而且還有人種莊家,比較富餘,咱們可以到溪山鎮去搶。高應登也是有些急眼了,一聽說有富餘的地方,豈會管其他,率領人馬,就直撲溪山鎮。

不過高應登哪裡知道,這地方要是好搶的話,還用得著他去搶。喬五這幫人,幹的就是搶劫村鎮的買賣,他們曾經在那裡吃過虧,想借高應登的力量,報一箭之仇。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