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三份奏摺

古懷真這邊是三百人押了五十多輛騾車,對面的官軍,看陣勢也能有個近千人

他率領三百人去攻擊官軍一千人,表面看來,和找死沒有什麼區別,但實際上,古懷真也有自己的算盤

斬龍幫一共四個堂主,各個都不是省油的燈,好比白虎堂堂主刑鳴安

,算得上是老奸巨猾青龍堂是四堂之手,堂主古懷真自不會是泛泛之輩,當年斬龍幫在陝西起事,他就參與過即便最後無功而散,卻也儲存了一定的實力

古懷真懂得一些兵法,他知道,現在是衝鋒的最好時候,趁著官兵開道的部隊向後蜂擁逃竄,他率隊猛追上去,定能衝散官兵的陣腳,福建的官兵都是兵油子,怕死的很,萬不會為區區幾個軍餉而拼命,屆時肯定跟著向後敗逃

事實和古懷真料想的完全一樣,他率領叛匪殺到近前,對面的官兵見自家弟兄屁滾尿流的敗退回來,哪有戰心,是掉頭就跑那位難伺候的巡撫大人吳十八剛剛得到稟報,說前面的人藏有大量的火槍,還沒等下令出擊了,叛匪就殺了過來,自己的手下,更是不堪,拋下他來,抱頭鼠竄

吳思南見此情形,自然不會大聲喊喝,阻攔官兵,因為他明白,自己哪怕是喊破喉嚨,這幫兵大爺也不會回來和對方拼死一戰,吳大人更是不會去做,自己的家裡還有幾個紅顏知己,哪能就這麼死掉所以,他想都沒想,是跑去轎子,在親信護衛的保護下,是向後逃竄

如此一看,吳大人似乎是一位沒什麼本事的官員,所謂的怪脾氣,也就是能欺負欺負下屬但是,在逃跑的時候,吳大人的怪脾氣似乎又犯了,他冷不防地抽出親信護衛的刀來,朝自己身上來了一下當然,吳大人是不會往要害地方扎的,也不會太下死手,插的很深

他的舉動,讓手下的護衛嚇了一跳,連忙尋問可吳大人只說了一句話,不必大驚小怪,快跑就是,如有人問,就說是和叛匪浴血苦戰,被刺傷的護衛見大人這麼做,只好答應大家夥一口氣逃進南平縣城,這才安下心來,籲了口氣畢竟叛匪也不會有膽子攻打縣城吧

這種蠢事,古懷真是肯定不會做的,可以說,再沒追出一半路時,他就率部回撤,趕著騾車,向別處逃去

如按正常情況來看,叛匪也就三百來人,打前哨的官兵是看到的,彙報給吳大人之後,吳大人整點兵馬之後,再去追趕,絕對能追上再怎麼說,帶著五十多輛騾車,就這麼一會功夫,又能逃到哪去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吳大人又做出一個令人匪夷所思的舉動他非但沒有去追,還讓官兵嚴守城池,擺出一副,擔心叛匪攻城的架勢這一拖延,叛匪必然抓緊時間逃竄不過,你今天不追,明天集結部隊,多派手下人出去找,八成也能找到,五十多輛大車,三百多人,不管走到哪裡,也是扎眼呀可是,吳大人又沒這樣做,只派了十幾個人出外打探,然後就窩在縣城裡,讓自己的幕僚代為寫奏摺

他擬的這份奏摺,簡直讓跌眼界,全文大概是這樣的:臣,福建巡撫吳思南叩請吾皇聖安現澎湖之地,被荷蘭蠻夷所佔,臣有意集結水師,收復失地,然水師裝備陳舊,多有戰船無法,實在令臣心有餘而力不足犯我國土,雖遠必誅,一向是我大明宗旨,臣丟失國土,且無力奪回,實在慚愧,有負聖上隆恩不日前,臣巡視延平府,昨日回程途中,於南平縣官道之上,偶遇叛匪攜大量火器,伏擊微臣,臣拼死力戰,身負重傷,方僥倖突圍叛匪能有如此數量的火器,顯然是從臺氵彎洋夷手中購買,欲圖謀不軌此時陝西流寇作亂,此股叛匪如藉此時機興風作浪,必然動搖國本臣有心集結兵力剿滅這股叛匪,無奈重傷在身,難以主持大舉,還請陛下,果敢忠勇之臣,頂替微臣,來此統籌全域性,率師剿匪這份奏摺和昨天發生的事,那是半點不符,誇張成份自不用說,最為令人不解的是,巡撫大人的傷也不重,怎麼還自請退位讓賢啊

手下的幕僚是誰也不明白,可大人讓寫,就只能這麼寫了,寫完之後,快馬送往北京

從福建到北京,要是用六百裡加急,有半個來月,基本就能抵達然而,現在驛站大部分都撤了,沒有幾個換馬的地方,這走起來,時間可長了,用了一個多月,方送進京城

吳思南在奏摺之中提到澎湖被佔,卻沒有說臺氵彎被佔,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那個時候的大明朝,尚不承認臺氵彎是中華的國土,只是將澎湖列島劃在版圖之內所以,吳大人才會這麼說荷蘭人早在萬曆末年,與葡萄牙人爭奪澳門的所有權,結果戰敗,無奈逃到澎湖列島,駐紮下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當時明朝已經將澎湖列島上的駐軍撤回,於是荷蘭人不費吹灰之力就佔領澎湖到了天啟二年,不知斤兩的荷蘭人竟然帶了一兩千軍隊去騷擾泉州漳州一帶,還恬不知恥地要求開闢租借

當時的福建巡撫也不是好惹的,立刻出兵狠狠地教訓了荷蘭人一頓,不僅把進犯泉州漳州的荷蘭兵打跑,還一舉打到澎湖,將荷蘭人攆走兵敗的荷蘭人只好逃到臺氵彎南部,因為大明朝對臺氵彎的不重視,福建巡撫也沒有繼續追趕,就令荷蘭人紮下根來不過荷蘭人當時只是佔據了臺氵彎南部,在臺氵彎北部,他還有一個好鄰居,這個鄰居叫作西班牙

在荷蘭人佔據了南灣南部之後,西班牙的海上航行和貿易受到威脅天啟四年五月,西班牙駐馬尼拉總部派遣提督安敦尼率板船十二艘士兵三百人人,由呂宋出發,越過巴上海峽,沿臺氵彎東海岸北上,五月十一日在三貂角登陸,因該地難於立足,又繼續沿岸北上,十二日進入雞籠港,在雞籠嶼登陸,並在該島西南端修築聖救主城和兩個炮臺同年七月,西班牙駐馬尼拉總督命令率艦兩艘赴臺,八月又親自率艦四艘駛臺,企圖與佔領臺氵彎的西班牙軍隊會合,獨霸臺氵彎,因中途遇到大風,不得不返回菲律賓但是,西班牙人想要獨霸臺氵彎的想法,一直就沒有斷過所以,荷蘭人現在的日子,也不是特別舒服

陝西大旱,流寇作亂,動靜越鬧越大,丁憂在家的嶽大人豈會沒有聽說當聞知除陝西外,寧夏山西甘肅都有流寇作亂,且朝廷鎮壓不利時,他再也坐不住了

隨即,親自擬了份奏摺,派人送往京師他這份奏摺,內容很是簡單,說現在聽聞陝西大旱,流寇作亂,臣雖然丁憂在家,但終究是先帝委任的託孤大臣,國難之時,當以君國大義為重,怎能偏安於家中流寇肆虐,拖延時日一長,定然損耗朝廷元氣,關外韃虜虎視中原,要是在流寇身上過於耗費心力,必然會被韃子坐收漁翁之利所以,臣現在自請奪情,還望皇上准許臣官復原職,率軍剿匪

嶽肅有長風鏢局為奧援,奏摺寫的雖然比吳巡撫的晚了半個多月,但卻是先一步送達他的奏摺,自然沒有人敢耽擱,在第一時間送到張太后那裡

張太后看到嶽肅的奏摺之後,一開始倒是沒嶽肅的忠義所感動,隨即便要拍板招嶽肅進京可轉念一想,又打消了這個主意

我如此待你,你非但不嫉恨於我,反而要主動幫我,這是為什麼真的是你忠心嗎難道就沒有別的意思嗎回京官復原職,倒是勉強可以,只是讓你帶兵剿匪,有些不妥吧再讓你去當五省總督,那得多大的權利,掌管多少兵馬,你現在在朝中還有那麼多親信同黨,可謂一呼百應一旦扯旗造反,誰能治得了你我這孤兒寡母,還不得把江山丟了

張太后想到這一節,便將嶽肅的奏摺放到一邊,轉而研究起是否讓嶽肅官復原職的事情至於說讓嶽肅提兵剿匪,根本就不在考慮之列研究了半天,張太后也沒有拿定主意最後,她又再次拿起嶽肅的奏摺看了一遍,看到末尾,突然意識到,好像少點什麼

原來,以往的奏摺,都有內閣和司禮監的建議,可一次,卻沒有為什麼沒有,因為嶽肅的職位在那裡擺著不說,而且主動請求奪情,請纓出戰,方從哲實在不便給出建議建議不準,勢必得罪嶽肅,建議准奏,那不是沒事找事麼,他可不願意讓嶽肅回來,奪走自己現在的權利左右為難之下,乾脆什麼也不寫了,太后你自己拿主意吧方從哲不寫,老狐狸鄒義自然也不會寫,就這樣原封不動的送給太后

張太后此時發現,奏摺之上沒有內閣和司禮監的建議,琢磨了一番,說道:來人啊,去內閣傳旨,請首輔方大人御書房見駕召見朝臣,張太后是不方便在慈寧宮的,領著兒子在御書房接見,才是正途

方從哲得到傳召,馬上就明白過來,這是太后要找自己商量關於嶽肅的事自己該怎麼說呢,一路之上,方大人都在構思,等即將到達御書房時,終於想好了說辭

進到御書房內,只見張太后攜著兒子高坐在上,方從哲身子一躬,說道:臣方從哲參見吾皇萬歲,太后千歲入宮覲見,那是尊卑有分,別看太后掌權,皇上幼小,可皇帝就是皇帝,萬歲就是萬歲,你太后不過是千歲,當然要排在萬歲之後

方卿家平身,來人啊,看座張嫣平淡地說道很快,有小太監搬過椅子,請方從哲在下手坐下方從哲落座之後,又是身子一躬,說道:不知皇上傳召微臣來此,有何訓示

方卿家,嶽卿家送來的摺子,想必你也看到了以往送來的摺子,內閣都會給出意見,而這次卻沒有,所以皇上很是納悶想要問問方卿家,為何沒有給出建議張嫣淡淡地說道

啊原來皇上傳召微臣是為了這事嶽大人的奏摺,臣確實已經看過,只是嶽大人畢竟是託孤之臣,哪怕丁憂還鄉,地位也在微臣之上,所以他的奏摺,微臣實在不敢擅自給出意見還請皇上聖裁方從哲先是故作一驚,然後從容的解釋道

哦,原來是這樣,我說的麼張嫣點了點頭,跟著又道:方卿家,皇上見嶽卿的摺子,寫的甚是中肯,甚被其忠心所感只是現在,嶽卿終究是在家丁憂,盡人子之孝倘若現在奪情,又有些於心不忍可若是不奪情,陝西那邊的亂子,是越來越大,就像嶽卿在奏摺上所言,一旦拖得久了,必然大損朝廷元氣你看,到底該如何才好呢

啟稟陛下,剿匪之事,我等上下臣工,絲毫未敢懈怠,每日都在商量對策陝西等地的流寇,皆是因饑荒之極,民不聊生,方才造反,為的無非是一口吃的現朝中能戰之臣,其實數不勝數,如兵部尚書熊大人,倘他出馬,想來平叛並非難事然,熊大人與嶽大人做起事來,性情大概相符,皆是鐵腕坊間嶽大人就有嶽閻王嶽剃頭的綽號,一旦讓這二位大人前去剿匪,想來流寇,萬不敢投降,定會死戰大多的流寇,其實是無辜災民,因為食不果腹,才鋌而走險,妄言殺之,實在令人不忍,非我等讀聖賢書之輩可為所以臣等這些日子,一直想選一位能夠恩威並存的大員,統帥全域性,力爭以撫為主,以剿為輔,儘量將那些無辜百姓詔安能不妄殺一人,就不妄殺一人方從哲一邊說話,一邊小心地望著張太后的臉色,見張嫣聽了自己的觀點之後,露出滿意的神情,並連連點頭,方敢把話從頭到尾的說完

張嫣在沒進宮之前,張家不過是小戶人家,就和普通的百姓沒有什麼區別對於民間疾苦,她也是知道的於是,方從哲這剿撫並用,以撫為主,以剿為輔的政策,深合她的心意

本來麼,張嫣就不打算讓嶽肅帶兵,現在一聽完這話,就更不能讓嶽肅統兵了嶽閻王嶽剃頭的外號,她早就聽說過,如果讓這麼一個鐵腕之人去統兵,拋開是否忠心不說,那些無辜的災民可倒了黴,還不得讓他殺掉大半

絕對不能讓嶽肅帶兵

張嫣深以為然,沉吟片刻,再次問道:方卿家,既然你說嶽卿家與熊卿家不適合,那你現在可選出適合的人來這件事可不能這麼拖下去呀

這幾日,臣一直在思量人選,偏巧適才,三邊總督楊鶴楊大人送來一封奏摺,其奏摺上的意思,和臣等想的基本相同楊大人久鎮邊陲,在陝西一帶,可謂是德高望重,如果由他主持剿撫大局,臣相信必收全功方從哲說到這裡,從袖口之中取出一份奏摺

張嫣馬上讓小太監取來呈上,接過來一瞧,確是三邊總督楊鶴上陳的奏摺,其內容也和方從哲說的相符,都是打算剿撫並用,以撫為主,以剿為輔

看完這份奏摺,張太后點了點頭,說道:那就這麼辦吧,等下由司禮監傳旨,讓楊鶴主持剿撫事宜

說到此,張嫣又頓了頓,過了一會,才接著說道:至於嶽卿家請旨奪情的事,我看就這樣回覆吧,嶽卿的一番忠君之情,皇上甚是欣慰,但卿家畢竟是在守孝期間,如朝廷就此奪情,豈不讓卿家背上一個不孝的罵名,皇上實在不忍好了,就按這個意思擬旨吧,方卿家,你可以退下了開始的時候,張嫣還在考慮,是否讓嶽肅官復原職,剛剛經過與方從哲的對說,張嫣意識到,朝中現在並非無人麼既然大有人用,那你就暫時不用回來了,等到局勢穩定一些,我的權利也穩固一些的時候,你再回來也不遲

方從哲早就料到,張嫣聽了他的話之後,斷然不會在想著將嶽肅奪情起復好了,嶽大人,您先在家丁憂吧

方從哲心中暗自歡喜,臉上卻是不動聲色,只平淡地說道:微臣告退

辦理這等事情,方從哲的效率一向很快,當天下午,他就按照太后的意思,擬好了給嶽肅的回覆,以及命楊鶴主持剿匪的旨意張嫣一一照準,打算第二天就發出去

結果第二天一早,吳思南的摺子送來了,和他同一天到來的摺子還有一份,是薊遼總督孫承宗送來的因病自請致仕的摺子

還是老規矩,先遞到內閣,內閣給出意見後,送到司禮監,再轉呈張太后

這兩件事都是大事,先說孫承宗請辭,孫大人上了歲數,身體雖說不是特別好,但也還算不錯他要致仕,和身體並沒關係,實在是不想幹了自東林黨倒臺之後,他就請辭過,結果被木匠皇帝攔下了,想到師生之情,孫承宗也就憋著氣,替學生守著遼東門戶後來嶽肅上臺,並沒將孫承宗怎麼樣,還是一如既往,你正常的,我也不難為你等到嶽肅丁憂,方從哲主政的時候,孫承宗的日子就難過了,竟然受到排擠,經常被莫名其妙的彈劾,搞得他實在不想幹了,今天才提出辭呈

方從哲在這份奏摺上寫了建議,意思大概是,念在孫承宗年事已高,希望皇上準其所請至於薊遼總督一職,可由現兵部尚書熊廷弼接任,熊大人以前做過遼東經略,對遼東的局勢,比較瞭解,可以勝任空出來的兵部尚書,方從哲又建議由南京兵部尚書王在晉接任

這個建議,說來巧極了,為何這般說,那是因為當年熊廷弼第一次任遼東經略時,取他代之的就是這位老兄沒有想到,今天方從哲又打算再次讓他取代熊廷弼的兵部尚書

孫承宗這段時日為何總被人彈劾,並沒有人知道原因,但他一走,遼東便失去主帥,能夠的最合適人選,看來就是熊廷弼

張太后看完這份摺子,想了一下,默默地說了句,可以照準再說吳思南的摺子,堂堂巡撫遭遇伏擊,而且對方還有大量火器,這和造反有什麼區別若照往日,內閣肯定會督促,讓吳思南全力剿匪,可眼下奏摺上說,巡撫大人受了不輕的傷,正在床上躺著這可怎麼辦真就準了吳思南的奏疏,將他撤了,另換巡撫,好像也不是個事,人家起碼也是跟叛匪搏殺之時受的傷,一時無法起床,上本客氣兩句,你就真把官給撤了,日後再有官員遇到這事,哪個還敢與叛匪搏殺,萬一落個受傷被撤職,豈不是讓人寒心換人不行,不換人,又有誰主持大局剿匪呢吳思南在奏摺之中,還將叛匪描述的十分厲害,擁有這麼多火器,真就攻城掠地,鬧將起來,就不好收拾了西邊的亂子還沒平呢,南邊再亂,還讓不讓大明朝喘口氣了

最為可氣的是,在這份摺子上,方從哲只是幫太后分析了利弊,說明剿匪之事,勢在必行,還要從速並表示,不能撤掉吳思南可到底該怎麼做,老家夥竟然沒說你在孫承宗那摺子上的精神頭哪去了張嫣看完之後,想了想,隨即吩咐道:傳鄒義前來見我

鄒義現正在司禮監,得了太后傳召的訊息,連忙趕到慈寧宮進門之後,躬身施禮道:老奴參見太后,不知太后傳召老奴,所為何事

福建巡撫吳思南上來的摺子,你已經看過了吧張嫣問道

是的,太后老奴已經看過

方從哲說的倒是不錯,可始終也沒有說出一個具體的法子呀,我也知道,應該立刻肅清那裡的叛匪,以免造成大亂不過吳思南的傷那麼重,又不能換人,叫誰主持大局呀張嫣頗為不滿地說道

第四十七章三份奏摺

第四十七章三份奏摺,到網址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