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李自成下崗了

裁撤天下驛站,在一般人的眼裡,算不上是好主意,也算不上是餿主意,屬於撤不撤都不所謂的事情因為撤有撤的好處,不撤有不撤的益處,利大還是弊大,就看人怎麼說了

上這份奏摺的人,名字叫作劉懋,是六科給事中,一個小官他給出裁撤驛站的理由很是冠冕堂皇,裁撤驛站,每年可以省出五十萬兩左右的銀子,這可是一筆不小的開支,還有,沒有了驛站,也就能杜絕各級官員到驛站揩朝廷的油,乃兩全其美的好事而且,劉大人還在摺子上說,驛站一年的費用,其中難免要被有關的各級官員貪墨一部分,但凡不同意裁撤驛站的,就是吃驛站錢的禍國官吏,以及沒事要去驛站揩油的官員

他這一竿子打死一船人,本來有一些官員想要反對,因為有了這話,反而不便出聲了你想呀,你一反對,就成了沒事去驛站揩油的官員上下其手吃驛站錢的禍國官吏反正撤不撤驛站,跟自己也沒什麼關係,出來充這個大尾巴狼,撿個罵回來,不是吃飽了撐的麼於是乎,便沒有了什麼反對的聲音就連方閣老也無法直截了當的說反對,他在奏摺上,先是肯定了劉懋了觀點,裁撤驛站確實有一定的益處但是,同樣也給舉出的弊端,弊端是驛站是傳信的地方,沒有了驛站,往來傳遞軍情,肯定是不方便,還有被裁掉的那些驛足,你讓他們去幹什麼呀

方從哲寫完自己的意見,就把摺子遞進了司禮監,鄒義那是見過世面的人,他也覺得裁撤驛站並不是什麼太好的主意,現在國庫並不空虛,嶽大人在位的時候,給朝廷弄了不少銀子,既然不缺錢,何必要把往來傳遞訊息,招待官員的驛站裁了可他也不好多說什麼,只是對劉懋和方從哲的觀點予以肯定,並寫出目前國庫並不空虛,可以承擔驛站每年的費用,是否需要裁撤,還請皇上裁決

說皇上裁決,其實不就是皇上他娘裁決張嫣看完了嶽肅上的奏摺,又看了看這份奏摺,心中兀自為難,這到底該不該撤呢鄒義說的也不錯,朝廷現在也不差那幾十萬兩銀子,而且驛站是祖上定下來的規矩,自己終究是外姓人,何必亂改

想到這一層,她就打算告訴鄒義,這份奏摺留中,以後再說可不等她吩咐下去,門外有宮女通稟,說太康夫人求見

老媽來了,張嫣當然請,太康夫人進門之後,先是按照朝廷體制請安,隨後,張嫣讓母親落座別看老太太有時很不講理,但是也算是細心之人,看到女人面色凝重,立刻猜出是有什麼難決之事,當下加以尋問

畢竟是自己的母親,張嫣也不隱瞞,將有人上本裁撤驛站的事說了一下,並說自己打算留中不發,這事等以後再說,表示自己是外姓人,朱家祖宗留下的規矩,還是讓他們朱家人自己來決定吧

本來麼,老太太先前一聽說是裁撤驛站,那和自己風馬牛不相及,也就沒當個事可壞就壞在張嫣的最後那句話上,一聽女兒說這是朱家的事,外姓人不該亂改,老太太馬上就急了,隨即說道:女兒啊,話可不能這麼說,這江山社稷雖然姓朱,但皇上可是你的兒子現在孩子幼小,不能主政,大小事務,當然要由你這個當娘的來決斷驛站的規制,別看是朱家的祖上傳下來的,但此一時彼一時,有錯誤的地方,就需要糾正,否則的話,貽誤了正事,對江山社稷造成影響,外人不會說是皇上處置無方,只會將所有的屎盆子扣在你的頭上,說你優柔寡斷,不聽忠良之言裁撤驛站的事情,我覺得可行,女兒你久在宮中,可是不知道那驛站的弊端驛站裡每年養活那麼多閒人不說,而且地方官還打著驛站的旗號,中飽私囊還有那些不要臉的官員,沒事總到驛站打秋風,佔朝廷的便宜,端是可恥裁撤之後,那是利國利民,百年之後,肯定會有加頌揚,一說是誰撥亂反正,下了如此英明的決定,幹了這般盛舉,全天下的人還不得說是女兒你所以啊,女兒你在這件事上,千萬不要猶豫,有什麼顧忌,只要是對社稷有利的事,你就該大膽做決定老太太能說出這番話來,那絕不是出自什麼公義之心,她還沒那個覺悟但她為什麼這麼說,這就叫婦人心思,現在掌權的是我的女兒,什麼祖制不祖制,我的女兒只要一句話,就能換了誰說女人就是頭髮長見識短,拿不得重要的決定這回就讓天下人看看,我們張家的女兒,絕不是一般的角色說把驛站撤了,咱就給它撤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張嫣是個有主見的女人,只是在裁撤驛站的這件事上,她不知是撤掉有利,還是不撤有利,所以才決定留中,不管但是,現在聽了母親這麼一說,隨即感覺也很有道理,我要是留中了,豈不是讓人小瞧於我,一遇大事就不敢做主好,我今天就給你們做一回主

於是,張嫣立刻叫人把劉懋的摺子拿回司禮監,告訴鄒義,準劉懋所奏,但是,並非所有驛站全部裁撤,而是精簡,將一些地方偏僻,或者沒有戰事發生之地的驛站大量裁撤,保留一小部分即可

鄒義自然不敢違背太后的意思,只好讓劉名果批上准奏,自己蓋上大印這樣一來,也就是板上釘釘

上這份摺子的劉懋劉大人,之所以能頭腦發熱,上這樣一份摺子,同樣也不是發自什麼公義之心,想要為朝廷省銀子,原因是這樣的

前不久,劉大人和自己的一個外宅在外偷情,偷情的地點,就選在驛站這件事,不知是如何被他的老婆知道了,劉夫人可是有名的母老虎,劉大人在老婆面前,就和一隻小羊羔沒有什麼區別劉夫人得知此事,帶著一幫粗手大腳的婆子前去驛站捉姦,驛站的驛足看到這個陣勢,不用想都明白是怎麼回事,馬上去通知劉大人,劉大人在老婆衝進來的前一刻,將外宅藏了起來,可因為自己的衣服沒有穿整齊,身上還有女人的脂粉香味,還是被看了出來劉夫人一怒之下,狠狠地揍了劉大人一頓,並在驛站搜查那個外宅,好在藏的隱秘,沒有被發現劉夫人盤問驛足由於沒有得到劉大人的吩咐,沒敢洩漏,這一來,又將劉夫人惹火了,外加聽到驛足的偷笑聲,劉夫人決定報復

她一個女流之輩,想要報復這些驛足,那是斷無可能,唯一的辦法,只能是威逼丈夫,讓他上本請求裁撤驛站,也算是為自己解恨劉大人先前是不同意的,可禁不住老婆大人的威逼,無奈之下,終於妥協,上了這麼一道本章開始寫的是模模糊糊,打算應付了事,不料老婆大人竟然親自檢查,發現寫的狗屁不是,便又給了丈夫一頓毒打,讓丈夫重寫劉大人這才認認真真地寫了一封奏摺,在老婆認可的情況下,送進內閣

原本劉大人以為,這份奏摺送上去之後,也是留中不發,最後不了了之,哪裡想到,因為太康夫人的突然攪局,竟然準了

這份奏摺一被批准,大多驛站的驛足們,可就倒了黴,紛紛下崗回家

想當年朱元璋設立驛站,那是有深遠意義的,豈是一般人能明白的表面上,設立驛站可以方便交通,暗藏的一層意義,則是收買人心天下間不少孔武有力之輩,因為不喜勞作,便投身於驛站,做些簡單的工作,混口飯吃這幫人有飯吃,天下自然比較安定,社會治安也良好然而現在,這幫人失業了

在失業的人中,有一位老兄,名叫李自成,別名李鴻基,乃是銀川驛站的一名驛卒李自成長得是高大威猛,孔武有力,還練過武藝,七八個人放在眼前,都不是對手他還有一個侄子,名叫李過,和他一起工作,這李過也是一身本事,據說叔侄倆有一次奉命去郵送物品,遇到了攔路打劫的,劫匪有將近二十人,都是鄉下漢子,結果被他二人拳打腳踢,打死三個,傷了七八個,餘者全部逃了

就這樣的人,你讓他們下崗,一時間又找不到工作,這可怎麼辦呢李自成當然沒有馬上選擇造反,而是帶著侄子李過,還有那些一起下崗的驛卒們去參軍了他們參軍的地方,是陝西

陝西今年的年景十分慘淡,天不下雨,地都旱透了,到了秋收的時候,用顆粒無收來形容,雖然有些過分,卻也差不多地裡不打糧食,老百姓就得餓肚子,可那些有錢人,照樣是好吃好喝,真就應了那句話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本來就沒糧食,老百姓兜裡也沒錢,可惡的商人還坐地起價,糧價陡然提升朝廷倒是派人賑災,畢竟現在國庫也不是沒有銀子,可調撥的糧餉,卻沒有落入百姓手裡,都被那些經手的貪官汙吏層層瓜分了

老百姓吃不上飯,在走投無路之下,有一個人站了出來,他帶領百姓,宣佈起義造反這人名字叫作高迎祥,人稱闖王

第四十四章李自成下崗了

第四十四章李自成下崗了,到網址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