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奪情之爭

魏忠賢自請辭職之後,彈劾他和客印月的奏摺就沒斷過,張太后曾徵求過嶽肅的意思,嶽肅只是將皇上的遺囑如實相告,表示魏忠賢既然走了,那就不要再去為難他了。

對於這個建議,張嫣還是答應下來,也說就此罷了。

這世上有句話叫作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在張嫣掌權之後,很快就有知道客印月當初意圖謀害太子的宮女,將事情偷偷告訴張嫣。張嫣聞聽此事,豈能不惱火,不過卻強行壓了下來。

可當朱木匠大殮的日子,客印月到場痛哭之時,張嫣是怎麼看客氏,怎麼覺得不順眼。你當初膽敢謀害我們母子,虧的我福大命大,要不然因為你們帶著皇上去遊船,皇上也沒有掉入水中,就此歸西,我也不能成為寡婦。新仇舊恨聯絡到一起,張嫣越想越氣,終於下旨,將客印月打入浣衣局。

這還真應了朱由校那日做的那個夢,客印月在浣衣局被百般刁難,最後離奇而死。嶽肅倒是為客印月求過情,希望皇后遵從皇上的遺命,不要這麼對待客印月,但張嫣只一句話就把嶽肅打發走了,這是後宮的家事,還輪不到你嶽大人來管。

女人的報復心都是很強的,沒掌權的時候,她溫文爾雅,掌權之後,心思就變了。

嶽肅只好無奈退下,畢竟這件事與國家大局沒有什麼關係,我還是管我該管的事情吧。

轉過年之後,便是崇景元年,在正月十五的這一天,突然有人來到嶽肅的府邸。這人自稱嶽樂,是打嶽肅湖廣雲夢縣老家來的,還說自己是嶽府的下人,因老太爺過世,特來向老爺報喪。

嶽肅離家多年,一直在外為官,從未回過老家,看望父母。但當了平定斬龍幫叛亂之後,也偶爾寫信回家,尋問家裡的情況,並稍些銀子回去。家裡也透過驛站,將信送到北京。這個嶽樂,嶽肅並沒見過,據他自己說,是嶽府買的小廝,略加尋問,確實對自家的情況是瞭如指掌。確定了訊息的真實性,嶽肅不免痛心,回想自己自離家之後,便再未見過雙親,從沒侍奉左右,今朝父親病喪,又未在身邊,豈不是不孝。

明朝有體制,但凡父母過世,都要回家丁憂三年,等三年守孝期滿,方可再回去為官。當下,他擬了一份父親病逝,自請丁憂的摺子呈給張太后。

嶽大人父親亡故,朝野之上,所有人都在觀望,想要看看,張太后是什麼意思。要知道,嶽肅可是託孤之臣,且權傾朝野,在他面前,首輔方從哲不過是個擺設。像這種官員,朝廷也可奪情,不準其回家丁憂。

可以說,要是張嫣準了嶽肅回家,便是嶽肅不是很信任,要是不準,那嶽肅則是大明朝鐵打不動的柱石。嶽肅的黨羽,自然是不希望他丁憂回家的,所以自發的組織起來,前往嶽肅的府上。這其中為首的,便是剛剛升任吏部左侍郎的楊奕山,和兵部尚書熊廷弼。

嶽肅是去意已決,任誰也勸他不動,這個時候,蔣傑站了出來。

諸位,蔣某有一句話想和大人單獨談談,不知諸位可否

蔣傑是嶽肅的幕僚,也是現在嶽肅手下的第一智囊,眾官員見他這麼說,也都識趣的退了出去。

在眾人出去之後,蔣傑說道:大人,蔣某知道您一向以忠孝為本,眼下令尊駕鶴,正是痛苦之時,欲回鄉守孝。然而,您這一去,這已經建立好的基業,怕要就此崩潰。三年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但足以讓您定下的制度就此瓦解。好似當年張居正施行的一條鞭法,在他似乎不久,便被廢除。朝廷這兩天,加強武備整理稅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只怕大人這一走,就樹倒猢猻散,一切又回到老路。大人回去,是對令尊盡孝,但卻又是對先帝的不忠。先帝對大人有知遇之恩,難道大人就忍心見即將中興的大明再次回到從前頹敗的模樣。

這蔣傑的一番話,讓嶽肅無言以對。

隨即,他又聽蔣傑說道:大人,現在劉公公的西廠提督之權已經被太后撤了,其實這就是一個對大人猜忌的訊號,太后怕大勢太大,又與劉公公內外相連,又可能動搖他孤兒寡母的地位。如果蔣某猜的不錯,大人的致仕摺子一送上去,太后十有會準了。

那我不是正好可以回家。嶽肅說道。

大人這一走,朝局立變,難道大人就忍心讓先帝難以在九泉之下瞑目嗎。蔣傑微笑地說道。

那你說我該怎麼做嶽肅問道。

現在,大人不能發動自己的門下官員上摺子挽留,因為一旦如此,太后反而會更加忌憚大人,所以蔣某以為,大人應該表現的平淡一些,做一副孤臣的樣子。如此一來,太后或許還能奪情。蔣傑說道。

那好吧,就按你的意思,告訴他們,不必上摺子挽留,就當沒有事發生。

是,大人。

太后,奴婢派在嶽大人府外監視的人發現,今天許多官員都去了嶽大人的府上。這是那些官員的名單,請太后過目。一名小太監將一個信封取出。

張嫣身邊的文瑾上前接過,然後呈交給張嫣,張嫣拆開觀瞧,紙上一共寫了六十多名官員的名字,這些官員的品級都不低,文職官員,最低的都是四品,武職的官員,品級稍低,但皆是嶽肅的心腹。張嫣看過之後,心中暗自冷笑,這些人應該就是嶽肅的同黨了吧,好厲害,這麼多四品以上的官員,這應該還不算那些品級較低的御史言官和外省的官員,要是算上這些人,也不知道有多少。別以為哀家不知道你們的用意,估計明天早上,肯定我對嶽肅奪情的摺子就會鋪天蓋地。

然而,事情的結果大出張嫣的預料,第二天懇請她讓嶽肅奪情的摺子,是一份也沒有,反倒是有一些低等官員上摺子請求她准許嶽肅丁憂。上面的內容無非是說什麼百善孝為先,應該讓嶽大人回鄉盡孝。

鄒義將摺子全部送給張嫣,張嫣看過之後,不禁納悶起來,問道:鄒義啊,今天送上來的摺子就這些嗎。

回太后,就這些。鄒義如實說道。

這就怪了,怎麼都是懇請讓嶽肅回家丁憂的摺子,沒有一份請皇上奪情的呢張嫣說出心中的好奇。

這個奴婢實在不知,也不敢妄言。鄒義說道。

你是宮裡的老人,伺候過三代皇上,也算是久經風雨。一般的事,應該逃不出你的法眼。哀家準你妄言,你且說說心中的想法。張嫣說道。

鄒義那可真不是一般的人物,在魏忠賢在紫禁城呼風喚雨之時,尚能屹立不倒,權謀之術,可見一斑。可以說,眼前的局勢,他瞧得透透的,張嫣讓他當司禮監掌印太監提督東廠,還把劉名果的西廠給撤了,這分明是對嶽肅的猜忌。這般心思,傻子都瞧得明白,更何況是在宦海中打滾,爬到次輔的嶽肅。嶽肅沒有鼓動手下的官員上摺子,肯定張嫣奪情,肯定是怕露出自己的勢力,更惹張嫣畏懼。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但別看鄒義看的清楚,卻沒有這般說,因為他知道,嶽肅終究是大明的肱骨之臣,是先帝的忠臣。倘若真的是那種黨同伐異的奸佞之徒,在朱木匠在世之時,完全可以掃除所有異己。於是,鄒義說道:老奴聽聞嶽大人一向剛正不阿,在朝中得罪了不少人,沒有人替他說話,也無可厚非。太后您也知道,嶽大人的功名是皇上賜的,這在仕林之中,極被鄙夷,就算當過一任會試主考,有些門生故吏,但這些人,也都是和他貌合神離,心存鄙夷。眼下嶽大人自請丁憂,這班人自然是隔岸觀火,能不出面踩他,也就是因為他是託孤之臣,不敢得罪,外加又有那層師生關系。

聽鄒義這一說,張嫣的臉上露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樣,她點了點頭,說道:你說的很有道理,當初賜嶽肅進士及第的主意,還是哀家幫皇上想出來的。現在經你這麼一說,也卻是這麼回事,嶽肅功名來路不正,在士林之中,不得人心,他老父病逝,請旨丁憂,那些人不落井下石就已算不錯,又怎會幫忙。

鄒義一臉從容的點頭,再沒有多說,只等張嫣讓他退下。不過張嫣半晌也沒有開口,等了好半天,才說了一句,昨天聽人回報,說有不少官員去了嶽肅府上,你主管東廠,這等事應該也能收到風聲吧。這說他們是不是另有什麼圖謀。

張嫣終究是心細之人,很快想到,昨天發生的事情。嶽肅總不會無緣無故弄一大幫人去自己的府上吧,十有,是另有所圖,否則的話,怎麼可能一個上本肯定奪情的也沒有。別人也就算了,熊廷弼楊奕山那可是嶽肅的鐵桿,誰都可以不上本奪情,唯有他們兩個不會。

第九十六章奪情之爭

第九十六章奪情之爭,到網址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