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宴結束,嶽肅回到府上,喚來楊奕山,將準備好的奏摺取了出來,說道:重嶽,你再給我擬一封信,將今天天牢的事寫上,投到刑部尚書王之寀那裡。他自己下面的事,讓他自己處置吧。

嶽肅不比海瑞,既有剛直的地方,也有圓滑之處,在對於皇家之事上,還是要知道變通的,不然怎會陪皇上做木匠。天牢之內的事情,牽連到國舅,自己都已經放了國舅一馬,何必再在小的細節和人家過不去,大事不能含糊,小的事情,就算了吧。皇后的那兩杯酒,總不能白敬不是。

下午時分,熊廷弼帶著子女親自到府叩謝,嶽肅告訴他,不日便要前往河南,讓他一道前往,府上也沒有什麼合適熊大人的位置,不如暫且充作幕僚,等到時機成熟,再行保舉。搜尋最新更新盡在.z

熊廷弼早就感激不盡,怎麼在乎職位,既然是府上的幕僚,嶽肅讓人給熊家三口收拾房間,就在府上住下。畢竟熊大人現在是破落的很,原先北京的宅子已經被查抄,連個落腳的地方也沒有,大過年的,總不能一家人住客棧吧。

晚上是家宴,嶽肅內外擺了幾大桌,女眷在內,男士在外。嶽肅則是在前院陪手下人飲酒,熊廷弼父子也在其內。喝到濃時,門外突然走進一人,嶽肅等人一瞧,竟是金蟬。

一看到金蟬回來,嶽肅心中暗驚,料想定是有事,忙起身說道:金蟬,你怎麼回來了,是不是那邊出什麼事了

鐵虯也急忙站了起來,朝金蟬看去。

回大人,確實有事。只見金蟬來到嶽肅面前,從背上取下一個包袱,將包袱開啟,露出一軸畫來。金蟬將畫呈上,說道:大人您瞧。

嶽肅接過,展開一看,竟是一幅仕女圖。這幅畫左上角題著一首詞,是念奴嬌赤壁懷古,上面畫著的那個侍女,也正和司馬晨臨死前畫的那個侍女一模一樣。只是這幅畫是整畫,畫紙也有些年頭。

這是從哪裡來的嶽肅納悶地問道。

金蟬看桌上人不少,而且熊廷弼等人,他又不認識,便道:大人,這事說來話長,咱們借一步說話。

嶽肅點點頭,二人直接去了書房。進了書房,金蟬將門掩好,這才將此畫的來處同嶽肅原原本本講了一邊。

原來,在嶽肅回京之後,金蟬等人仍一如既往地盯著張家。金蟬在偃師縣租的兩套宅院,一套是在張府的斜對門,另一套是在張家祠堂那邊,也是方便盯梢。留在這邊的人,包括金蟬在內,都是綠林道上出來的漢子,大家夥情投意合,天天喝酒是少不了的事。不過金蟬倒也沒忘了正事,每日都叫人輪班盯著張家的門口。

因為住的近,為了便於監視,金蟬乾脆讓人將院牆的轉頭拆下一塊,順著窟窿,就能看到張家的門禁。

前幾天,張國柱只帶了一個管家,前往祠堂,這並不是什麼稀罕事,因為隔三差五,金蟬就會發現張國柱去祠堂。

去祠堂拜祭祖先是正常事,而且張國柱的兒子才死不久,靈位也放入祠堂,沒事去看看,也說不出什麼。只是這也有點越發頻了,金蟬抱著好奇之心,與李忠潛入祠堂大院,找了個僻靜的角落,點破窗欞紙,朝內觀察。發現張國柱一個人坐在靈臺之前,手裡拿著一幅畫,目不轉睛的觀瞧。

看了許久,張國柱對著面前的石壁按了幾下,隨後無奈地搖頭,站起身來,將畫放入靈案上的一個暗格內,鎖起來,轉身離去。金蟬和李忠等到張國柱走出院門,這才準備進祠堂瞧瞧,誰曾想,就在此時,有個黑衣人先他們一步進到祠堂。

黑衣人的身上竟然有鑰匙,將暗格開啟,取出裡面的畫,又放了一幅畫進去,再將暗格鎖好,離開祠堂。金蟬和李忠也不進祠堂了,直接跟蹤黑衣人離去,跟出兩條街,見街上無人,二人便露出行藏,動手搶劫。

瞧黑衣人的身段,應該是個女子,身手相當不錯,若是單打獨鬥,也就能打個平平手,可以二敵一,對方哪是對手,人被金蟬打傷,畫也搶了過來。黑衣人趁機負傷而逃,她對這裡的地形似乎很是熟悉,當追到伯爵府後巷時,便尋不到蹤影。

金蟬和李忠回到租住的宅子,將畫開啟,金蟬馬上認出這幅畫,是司馬晨臨死前臨摹那幅畫的原畫。意識到事關重大,金蟬大清早就離開偃師,快馬趕回京城。

聽完金蟬的講述,嶽肅又對著畫看了一會,說道:將重嶽喊來,讓對書畫有些研究,讓他鑑賞一下,看能不能看出這畫有什麼來頭。

金蟬出門喊來楊奕山,讓他幫忙賞畫,楊奕山看了半天,只看出這紙張應該是明初的,可畫的筆力很一般,甚至都趕不上臨摹此畫的司馬晨。實在是看不出,這話有什麼價值,出自何人的手筆,而且這話連一個落款也沒有,天知道是誰畫的。

嶽肅的性子比較急,當下把手下的人馬撒出去,將北京城的內古玩店老闆全部請來。大年初一晚上,順天府的人上門,搞的那些古玩店老闆是心驚膽顫,誰不知道嶽閻王的名號呀。

差役不一會功夫,就請了七八位古玩老闆登門,嶽肅讓他們一一幫忙驗畫,這幫人見是如此差事,懸著的心才算放下,小心翼翼地開始鑑定。

如是平時,這些大行家們看到這種畫,早就扔到一邊,還要罵讓他們鑑畫之人一頓,可在順天府裡,誰敢呀。反反覆覆瞧了十幾遍,才敢給出結論,大人,您怕是被騙了吧,這幅畫用的紙確實是元末明初的,但絕不是出自名家之筆,根本不值錢。

所有人都這麼說,看來確實不是什麼真跡,可張國柱為什麼要一直對著看,還要把它當成寶鎖在暗格裡呢而且司馬晨還因此送掉性命。

這事越來越古怪,嶽肅決定,再去一趟伯爵府,將事情搞清楚。

幾天之後,嶽肅向皇上辭行,再次前往河南。皇上依依不捨,但還是準了。

出京之後,嶽肅一路南下,先到黃河岸邊,慰問了兩岸災民。百姓們的家園已經重建完畢,黃河大堤也修的差不多,只等開春,播種耕種,便可自顧生計。

看到如此情景,嶽肅的心也就放下,安心前往偃師縣。現在的縣令是華騰卓,這廝經過嶽肅的保舉,輕鬆轉正,見到嶽肅到來,是熱情迎接,並將縣衙充作嶽肅的臨時行轅。

嶽肅也就在縣衙喝了杯茶,便帶人前往張府。誰料一到張府,卻看到門前高掛白燈,府門兩側扎著白帶,顯然是在辦喪事。嶽肅狐疑起來,讓人送上名帖,略一打聽,竟聽說是張國柱死了。

聞聽張國柱死訊,嶽肅心中更驚,按金蟬所言,張國柱前些日子還好好的,怎麼會說死就死。

不一刻功夫,從院內走出一個中年人,中年人披麻戴孝,一見嶽肅,躬身施禮,小人鎮北伯堂弟張國邦參見嶽少保。

嶽肅點點頭,說道:不知鎮北伯亡故,登門打擾,深感歉意。請問鎮北伯是因何故去的呀

堂兄是暴病身亡,身染何疾,小人也不大清楚,可能是因為喪子之痛吧。張國邦如實說道。

哦。那府上現在是何人做主嶽肅再次問道。

堂兄次子年幼,家中事務,現有嫂子主持。堂兄亡故之時,嫂子一見兄長屍體,便暈倒過去,現臥床不起,府上事務,暫且委託與我。張國邦說道。

但不知鎮北伯亡故幾日

已有六日,明日便要發喪。

六天嶽肅點頭道:即知鎮北伯亡故,沒有不弔唁的道理,還請前邊引路,本部院打算到靈堂給鎮北伯敬炷香。

多謝大人。

張國邦前邊引路,將嶽肅帶到靈堂。嶽肅進門之後,就聽到和尚道士在做法事超度,家中上下痛聲哭泣。嶽肅到前上了柱香,又道:張爵爺生前與本部院有數面之緣,爵爺還曾幫本部院出謀劃策,圍剿叛匪,不想這才幾日,便駕鶴西去,音容笑貌猶在眼前。本部院打算瞻仰爵爺遺容,不知可否。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他說也想看屍體,誰又能不讓,張國邦吩咐人將棺蓋開啟,嶽肅近前觀瞧。只見張國柱身上穿著壽衣,屍體已經冰涼,臉上有些許痛苦的表情,若說暴病而死,倒是不像,可若說是中毒身亡,也不太可能,因為中毒死去的人,這麼多天過去,屍體多少會發生變化。嶽肅心中疑慮,卻沒有說想要驗屍之類的話,只是衝屍體鞠了一躬。

今天狀態很差,第三章怕是要遲一些了。

更多到,地址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