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肅的奏摺,比嶽肅與張國紀進入京城的日子都要早。奏摺先行到了內閣手中,若是往常,內閣定是要寫上處理意見,不過這一次,是一個字也沒寫,直接送到司禮監。事關國舅,一半是國事,一半是家事,嶽肅自己找麻煩,葉向高何必跟著參合。

魏忠賢接到奏摺,則是沉思良久,藉助這件事,用來打擊皇后倒是不錯,但是前幾日魏廣微入閣,掀起不小的波折,惹得東林黨甚是不滿,也就仗著皇上堅持,才讓魏公公得逞。眼瞅著快過年了,皇上的心情,尚算不錯,自己要是胡言亂語,給皇上填堵,可不是一件好事。再怎麼說,魏公公眼下還沒達到隻手遮天的地步。最後,他還是決定,學習葉向高,把球踢給皇上,皇上愛怎麼辦,就怎麼辦,反正是好是壞,都是你嶽肅擔著。奏摺呈給皇上,朱木匠並沒有馬上表態,暫且告訴留中。

這等事傳的最快,沒出半天,就傳進了坤寧宮,在天下人都以為張皇後會鳳顏大怒的時候,她卻心平氣和,沒表示任何態度。就連皇上晚上去坤寧宮過夜,張嫣也是只字沒提。搜尋最新更新盡在.z

她沒有提,但是就寢的時候,朱木匠卻開口了。

愛妃,今天收到嶽愛卿的奏摺,彈劾國舅三大罪狀,一是抗旨不遵,二是帶同惡奴對抗官軍,三是恃寵而驕,攪鬧巡撫行轅。這三項罪名都是死罪,朕曾賜給他龍頭鍘,即便遇上不法的皇親國戚,也可先斬後奏,但他卻沒有這麼做,只是請朕定奪。國舅是你的親哥哥,好生令朕為難呀。朱木匠拉著張嫣的手,語氣柔和地說道。

陛下,兄長持寵而嬌,犯下不赦之罪,有負君恩,臣妾實在無地自容。嶽少保執法如山,沒有先斬後奏,已甚是顧全臣妾顏面,臣妾哪敢再行向陛下討恩典求皇上寬恕。如何處置,還請皇上聖裁,臣妾斷無半句怨言。張嫣雖說賢良淑德,可也沒有到大義滅親的地步,這麼說,只是她的精明之處。如果討恩典,定然落人口實,魏忠賢和客印月都在那裡盯著呢,稍有差池,牽連更大。如此說話,反而會博取皇上同情。

她的想法一點也不錯,果然,朱木匠的語氣更加溫柔,愛妃,你處處為朕著想,反而令朕慚愧。原本朕以為,你聽了這話,一定會哭求於朕,寬恕國舅,可你卻大義凜然,不愧母儀天下,朕不如你呀。國舅終歸是你的親哥哥,殺了他,卿定是痛心難過,想卿剛剛誕下龍子,身體違和,怎能再受此打擊。要不這樣吧,免他死罪,嚴懲一番,也就是了。愛妃意下如何

臣妾多謝陛下憐愛。只是如此,妾恐落人口實,會有人說後宮干政,混淆君聽。張嫣說道。

管他呢,朕是皇上,生殺之權還在朕的手裡。就這樣定了,廷杖二十,發刑部大牢蹲上兩個月,然後再令他閉門思過。朱木匠這個人,很少拍板拿主意,但是他堅持的事,很少有人能夠改變。

聖意並沒有立刻明詔頒發,因為朱木匠想等嶽肅回來,跟他再合計一下,看嶽肅的意思。

張國紀和太康夫人早嶽肅三天進京,進京之後,太康夫人便請旨覲見皇后,旨意馬上批下,進宮之後,少不得跟女兒哭訴,請女兒找皇上做主,嚴懲嶽肅。

張嫣只是虛以委蛇,表面上答應,等將母親打發走,跟皇上連提都沒提。

嶽肅終於進京,進城之後,先回順天府落腳,張中信與張榮暫押大牢,然後入宮面聖。

還是在養心殿,君臣二人再度見面,先是一敘闊別之情,朱由校又讓嶽肅將巡撫河南的經歷講給他聽。嶽肅像講故事一樣,把自己進入河南所辦的事,一五一十講給皇上聽,什麼強徵糧食,城外濟民,巧破斬龍幫,大殺貪官汙吏土豪劣紳,抄家以資賑災,偃師縣遇刺,洛陽城斷案,皆說的是繪聲繪色,精彩之處,令朱木匠是連聲叫好。

等到嶽肅講完,朱由校再次問道:愛卿,國舅現已提押回京,你打算如何處置

陛下,國舅終究是皇后的哥哥,臣不敢妄加處置,一切還請陛下裁決。這是一路之上,嶽肅合計好的說辭。既然都把人押回京師了,自己在如何處置的問題上,還是一言不發的好。

對於嶽肅沒有說要殺要砍,朱由校很是滿意,微笑地道:愛卿說的不錯,讓終究的皇后的哥哥,皇后誕下龍子之後,身體不是很好,若因這是,再影響了身子,朕覺得不太妥當。要不然這樣,廷杖二十,發刑部大牢,關上一段日子,讓他多吃些苦頭,長點記性,然後再令他閉門思過。愛卿以為如何

嶽肅明白,這是皇上事先準備好的處置意見,何必去與皇上爭,當即表示同意。

就這樣,劉名果再次大人去順天府,狠狠地賞了張中信二十廷杖,後移交刑部大牢關押。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接下來的日子,皇上賜了許多山珍海味,綾羅綢緞,珠寶玉器,還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留嶽肅在宮中陪伴。

正月初一,是皇上賜宴肅德宮的日子,旨意上的時間是在晌午,抵達用餐,皇后也會出席。不過說來也怪,皇上竟還下旨,請郡主沐天嬌一同前往。沐天嬌雖說在進京後,給皇上呈了請安拜年的摺子,可按理說,最多是皇后接見一次也就足夠,誰也不明白,為什麼要召她去。

這事沐天嬌也不太理解,但原因很簡單,就是黔國公沐啟元也給皇上上了份摺子,內容很隱晦,表面上是拜年,稍微提了一句,小女與嶽肅同來京城,給陛下請安,還望陛下擔待一二。

這份摺子呈給皇上之後,沐天嬌的請安拜年摺子也到了,朱木匠乾脆將兩份摺子,一起交給張嫣,令張嫣接見沐郡主。二人談了些什麼,沒有人知道,只是轉過天來,皇上就傳旨,讓沐天嬌同嶽肅一道前往,甚至連嶽肅的妻子,提都沒提。

嶽肅一清早就收拾準備,剛到巳時的時候,門外通傳,有人前來給嶽肅拜年。嶽大人的人緣實在不怎麼樣,別的高官,在這幾天都是賓客盈門,就他這順天府,那是冷清的很,也就是自家人在家中自娛自樂,不過卻也安逸祥和。

聽說有人上門拜年,嶽肅反倒納悶起來,問道:來人可自報家門

差役答道:來人自稱姓熊,男的叫熊兆圭,女的叫熊瑚,只說給大人拜年。

姓熊嶽肅還真不認識什麼姓熊的人物,但大家大早上來拜年,總不能閉門不納,當下吩咐,花廳奉茶。

嶽肅自到花廳等候,不一刻功夫,只見一對青年男女走進花廳。男的能有二十四五的樣子,身材挺拔,英姿不凡。女的能有二十上下,長得俊美俏麗。

二人來到花廳中央,不等嶽肅開口,直接跪倒在地,小侄熊兆圭,侄女熊瑚,給嶽叔父拜年。跟著,二人便說了一大堆拜年的話。

說完,又將拜年貼與禮物呈上。他倆送的,只是普通的四色禮物,並沒有什麼特別,也不名貴,想來也是知道嶽肅的秉性。

嶽肅心中再次疑惑起來,這兩個人的年紀比自己小不了多少,怎麼竟稱呼自己為叔父。連忙說道:二位快快請起,本部院與二位素未平生,何來叔侄之宜,莫不是認錯人了吧。

熊兆圭與熊瑚站起身來,隨後就聽熊兆圭說道:家父與大人同殿為臣,故稱大人為叔父。

哦嶽肅再次一愣,在京任順天府,也不是一兩天了,滿朝上下,大多都認識,還沒聽說有哪個姓熊,怎麼今天冒出一個,和自己同殿為臣的呢嶽肅不解地道:不知尊父大名

家父姓熊,名諱上廷下弼,曾任副都御史,遼東經略,只是現在,已為刑部階下之囚。熊兆圭悲傷地說道。

熊廷弼

聽到這個名字,嶽肅心頭一震,似乎上輩子,依稀記得這個名字,好像還是一個很能打的將領。不過熊廷弼都當過什麼官,後來是怎麼死的,嶽肅卻不清楚。他好奇地說道:原來是熊大人的子女,不知二位到此找本部院所謂何事尊父又是因為下獄的呢

這話說的有些前言不搭後語,但也是有原因的,人家都抬出父親的名字了,自己總不能說不認識吧。於是,前邊的那句話,就和久仰大名的客氣話,沒有什麼區別。

自己連他二人的老子都不認識,人家卻來拜年,想必是有事相求。嶽肅心裡跟明鏡一樣,即說父親在刑部蹲大牢,那肯定是求自己幫忙翻案之類的。

回叔父的話,家父之所以入獄,全因前年經略遼東之時,與巡撫王化貞意見不合,才遭此禍。當時王巡撫主戰,家父主守,家父認為韃子騎兵彪悍,若主動出擊,必然慘敗,當年的薩爾滸之戰,便是前車之鑑。而王巡撫不聽家父之言,擁兵自重,將家父架空,妄圖主動出擊,建功立業,誰想去年正月,敵酋親率五萬人馬,分三路向遼西進攻。渡過遼河,攻佔西平堡。王巡撫調出廣寧閭陽的守兵去攻打後金軍隊,三萬大軍全軍覆沒。同時後金方面派入廣寧的間諜孫得功挑起了兵變,開啟城門迎接後金軍隊。王巡撫狼狽逃出廣寧,在右屯見到家父,請家父設法抵禦韃子。而家父因當初王巡撫不從其言擅作主張之事,耿耿於懷,便幸災樂禍,輕言嘲笑,隨後也未殊死報國,盡守土之責,消極退入山海關。接著王化貞也退入關內,山海關以外的整個遼東完全被韃子佔領,訊息傳至北京,皇上震怒,將家父與王巡撫逮捕聽候審理,後經刑部和大理寺的審判,處以斬刑,只是暫行並未行刑。家父雖然有罪,但當時情況,確實是無力回天,大人可以詳查。家父入獄之後,唯有都察院副都御史楊大大代為說情,可皇上並未準允。小侄此次前來,是希望叔父,替家父說請,免其一死,侄兒感激不盡。

說到此,熊兆圭與熊瑚再次跪下,重重地給嶽肅磕了三個響頭,而後,熊瑚說道:家父一心忠於朝廷,其心可昭日月,現遼東局勢仍然不穩,朝廷還屬用人之際,家父在萬曆四十七年初任遼東經略時,曾令韃子難越雷池半步,敵酋聞家父之名,心驚膽寒。如家父一死,豈不是親者痛仇者快,所以侄女斗膽,請叔父代為說請,饒家父一命,家父定當馬革裹屍,以報皇上活命之恩。望眼天下,能說動皇上,全家父性命者,唯有叔父。只要家父能留得性命,侄女為奴為婢,也心甘情願。

說完,兄妹二人,再次給嶽肅叩頭。熊瑚這番話,說的不假,但那句全家父性命者,唯有叔父有點誇張,朝野上下,起碼還有兩個人能救熊廷弼的性命。一個自然是魏公公,另一個自然是內閣首輔葉向高。只是那熊廷弼,說是東林黨,那是胡扯,人家壓根跟東林黨一點關係也沒有,倒是王化貞卻的的確確是東林黨保舉的,不過後來跳槽投了魏公公。要知道,熊廷弼當遼東經略的時候,魏公公的權利還沒有現在這麼大,權利大都在東林黨的掌握之中,如果熊大人有東林黨撐腰,又豈會被王化貞排擠。

熊兆圭和熊瑚曾經託人求過魏忠賢,無奈魏公公開價開高,二人付不起這筆銀子。眼下朝中炙手可熱的人物,多了一個嶽肅,而嶽大人又是聞名的青天,於是兄妹二人才抱著嘗試的態度,前來拜年,希望嶽肅能夠求父親一命。

嶽肅聽罷他倆的講述,心中暗自琢磨起來,到底要不要出手相助。還是前世的記憶幫他做了決定,人才難得,國家是用人之際,留下熊廷弼一命,或許真能在關鍵時刻起到作用。嶽肅對歷史的走向還是清楚的,明朝在未來的些許年後,就會被清朝取代,保全有用之人,在日後的戰爭中,為國效力。

當下,嶽肅說道:二位快快請起,國家確屬用人之際,熊大人人才難得,本部院豈能坐視。如此,等一下本部院親自走一趟刑部大牢,看看尊父近況如何,然後再行面聖。

他這也是想瞧一瞧,熊廷弼是不是真的人才。

更多到,地址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